【廣告】
冬天的子線容易打結(jié)?別用防纏繞太空豆,這樣調(diào)整才“治根”
冬天是個用小鉤細線的季節(jié),但同樣也是個非常容易纏子線的季節(jié)。如果偶爾纏一下或者纏得不是特別扎實還好,花點時間就能解開。但如果子線頻繁纏繞或者一纏線就纏得特別死,只能換線組了。釣上一整天如果換的線組太多,成本也是不低的,尤其是喜歡用成品線組的釣友。
1,提竿的動作要輕
新手釣友和老釣友常見的就是提竿魚的動作,雖然大家心里都知道冬天的魚沒啥力氣,但提竿的力氣還是比較大。尤其是用小鉤細線的時候,子線特別的軟,特別是子線用得比較好線用得很細的釣友,只要提竿力氣稍微大一點就能讓子線纏在一起。
另外,餌料入水后是壓風線,竿稍略微入水20厘米左右,這樣刺魚的過程有個緩沖,不會顯得特別生硬,再配合手腕刺魚,這樣纏線的幾率會大大減少。
2,縮短子線的長度
之所以會纏線,大多是因為子線在空中高速旋轉(zhuǎn)造成的,子線越長越容易纏線。在冬天的時候建議子線適當用短一些,子線短一些纏繞的機率自然小一些,在同樣力度刺魚,(對折后)20厘米的子線比40厘米的子線纏線幾率明顯低很多。
3,鉛皮的平衡度,子線的線頭以及八字環(huán)都會增加纏線的幾率
鉛皮是個很少引起釣友注意的細節(jié),實際上它還是很關(guān)鍵的,有些釣友習慣用非常薄的鉛皮,提竿力氣又大,出水后很容易“裂口”破壞了平衡,子線在空中旋轉(zhuǎn)的時候十有都會出現(xiàn)纏線。另外,有些釣友喜歡自己綁鉤,在留線頭的時候習慣留得比較長,總擔心線頭留短了會不安全,其實那只能說你沒綁好,線頭長了纏線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八字環(huán)也是個很少人注意到的細節(jié),八字環(huán)都是可以旋轉(zhuǎn)的,有時候遇到一些質(zhì)量不靠譜的八字環(huán),旋轉(zhuǎn)的速度慢,也會增加纏線的幾率。所以當發(fā)現(xiàn)八字環(huán)轉(zhuǎn)得不靈活的時候該換還得換,別糾結(jié)。
亮片下太空豆的作用
可以肯定的說,瓜子亮片釣組中亮片下面的太空豆,是肯定需要的,而且扮演的角色和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有了它,整個線組才能正常運轉(zhuǎn),才能讓魚兒順利咬鉤。其作用有三點,具體如下。
保證瓜子順利旋轉(zhuǎn):可以說這是基本的,的作用了,瓜子亮片釣組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瓜子在水中移動,遇到水阻然后,因凹凸面的作用,而產(chǎn)生旋轉(zhuǎn),然后反射陽光,或者產(chǎn)生振動,從而引起對象魚的注意,并追逐咬鉤。其前提是瓜子要旋轉(zhuǎn)才行,而太空豆就是保證其旋轉(zhuǎn)的基礎。防止瓜子擋口:太空豆雖然有了,但是它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在不同的位置,瓜子和魚鉤之間的距離就不同。如果太空豆距離魚鉤太遠,瓜子也會旋轉(zhuǎn),但是對象魚只會去咬瓜子,魚鉤就失去原來的作用了;而太空豆距離魚鉤太近的話,由于瓜子的長度,其末端可能會蓋住魚鉤鉤尖的位置,即使有魚咬鉤,也會因瓜子擋口而鉤不住。防止纏繞:太空豆是在瓜子亮片和魚鉤之間的一個小配件,它還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讓瓜子亮片和魚鉤不會發(fā)生纏繞。假如沒有太空豆的話,瓜子因孔太大,就會和魚鉤鉤柄處纏在一起,甚至是從魚鉤處掉落出去。
圓柱形太空豆是目前臺釣領域中使用頻率的太空豆。由于它屬于柱狀體,從圓柱頂端到另一端的薄厚基本相同,每一個與釣線相接處的受力點分布的相對均勻,所以圓柱形太空豆縮緊在釣線上之后,摩擦力均勻,穩(wěn)定性較強。
臺釣中,一套相對廣譜的完整線組由7顆太空豆參與組裝。分別是浮漂座上下各2顆,鉛皮座上面2顆,下面1顆。
漂座上方顆和漂座下方第2顆的太空豆主要用來記錄位置。調(diào)漂與找底過程中,釣手主要用于定位和測試時使用。而鉛皮座上方安裝2顆太空豆,則是為了防止鉛皮座發(fā)生位移,尤其在使用某些特定釣法時,需要人為改變鉛皮座的位置。
圓柱形太空豆型號和對應的線徑,僅供釣友參考(某些廠家的太空豆對應線徑號數(shù)時會有差異,具體型號可以查看太空豆包裝背面的表格,例如常見的SSS號和SSSS號等)。
如何將舊太空豆重新使用 太空豆二次重復利用免費漁具試用
方法一:把太空豆從舊魚線上擼下來,用小號做活針穿進太空豆,把新魚線穿進針鼻,一只手捏緊太空豆,一只手用鉗子輕輕把針拉過去,然后把插漂軟管套在太空豆之間(剩余的鉛墜座.拴鉤環(huán)等大家都會做),一套新的魚線就成了。 太空豆的重復使用,一看是否可用(
太空豆的重復使用,一看是否可用(是否老化),二要看主線的粗細,往往細線的舊太空豆用在稍粗一點的主線上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