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馬氏體不銹鋼焊接要點
對于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當采用同材質(zhì)焊條進行焊接時,為了降低冷裂紋敏感性,確保焊接接頭塑、韌性,應(yīng)選用低氫型焊條并同時采取下列措施:
① 預(yù)熱。預(yù)熱溫度隨鋼材含碳量的增加而進步,一般在100℃ ~ 350℃范圍內(nèi)。
② 后熱。對于含碳量較高或拘束度大的焊接接頭,焊后采取后熱措施,以防止焊接氫致裂紋。
③ 焊后熱處理。為改善焊接接頭塑、韌性和耐蝕性,焊后熱處理溫度一般為650℃ ~ 750℃,保溫時間按1h / 25mm計。
對于超級及低碳馬氏體不銹鋼,一般可不采取預(yù)熱措施,當拘束度大或焊縫中含氫量較高時,采取預(yù)熱及后熱措施,預(yù)熱溫度一般為100℃ ~ 150℃,焊后熱處理溫度為590 ~ 620℃。
對于含碳量較高的馬氏體鋼。或在焊前預(yù)熱、焊后熱處理難以實施,以及接頭拘束度較大的情況下,工程中也可用奧氏體型的焊材,以進步焊接接頭的塑、韌性,防止產(chǎn)生裂紋。但此時焊縫金屬為奧氏體組織或以奧氏體為主的組織時,與母材強度相比實為低強匹配,而且焊縫金屬與母材在化學(xué)成分、金相組織、熱物理性能差別很大,焊接殘余應(yīng)力不可避免,輕易引發(fā)應(yīng)力腐蝕或高溫蠕變破壞。
熔池溫度,直接影響焊接質(zhì)量,熔池溫度高、熔池較大、鐵水流動性好,易于熔合,但過高時,鐵水易下淌,單面焊雙面成形的背面易燒穿,形成焊瘤,成形也難控制,且接頭塑性下降,彎曲易開裂。熔池溫度低時,熔池較小,鐵水較暗,流動性差,易產(chǎn)生未焊透,未熔合,夾渣等缺陷。
熔池溫度與焊接電流、焊條直徑、焊條角度、電弧燃燒時間等有著密切關(guān)系,針對有關(guān)因素采取以下措施來控制熔池溫度。
焊接電流與焊條直徑:根據(jù)焊縫空間位置、焊接層次來選用焊接電流和焊條直徑,開焊時,選用的焊接電流和焊條直徑較大,立、橫仰位較小。如12mm平板對接平焊的封底層選用φ3.2mm的焊條,焊接電流:80-85A,填充,蓋面層選用φ4.0mm的焊條,焊接電流:165-175A,合理選擇焊接電流與焊條直徑,易于控制熔池溫度,是焊縫成形的基礎(chǔ)。
焊接加工常用辦法分類。
熔化焊,焊接過程中,將焊件接頭加熱至熔化狀況,不加壓力完畢焊接的辦法稱為熔焊。常用的熔焊辦法有電弧焊、氣焊、電渣焊等。
壓力焊,焊接過程中,有必要對焊件施加壓力(加熱或不加熱),以完畢焊接的辦法稱為壓焊。常用的壓焊辦法有電阻焊(對焊、點焊、縫焊)、沖突焊、旋轉(zhuǎn)電弧焊、超聲波焊等。
釬焊,焊接過程中,選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釬料,將焊件和釬料加熱到高于釬料熔點、低于母材熔點的溫度,運用液態(tài)釬料濕潤母材,填充接頭空位并與母材相互松散結(jié)束聯(lián)接焊件的辦法稱為釬焊。常用的釬焊辦法有火焰釬焊、感應(yīng)釬焊、爐中釬焊、鹽浴釬焊和真空釬焊等。依照焊接不同的材料運用不同的辦法會突顯出較大的加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