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世界上臺顯微鏡1590年,荷蘭眼鏡工匠Zaccharia
世界上臺顯微鏡 1590年,荷蘭眼鏡工匠Zaccharias Janssen和他的父親Hans發(fā)明了臺顯微鏡,他們把一些鏡片放到圓形管里, 靠近管子底部的物體得到了放大,而且要比任何單放大鏡片的放大倍率要高很多。 早期的顯微鏡只有一個功能:放大,倍率大概在6倍到10倍。 當時人們非常樂于拿它來觀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蟲,因此早期的放大鏡也叫做“跳蚤鏡”。
SEM的優(yōu)點是,1有較高的放大倍數,2
SEM的優(yōu)點是,①有較高的放大倍數,2-20萬倍之間連續(xù)可調;②有很大的景深,視野大,成像富有立體感,可直接觀察各種試樣凹凸不平表面的細微結構;③試樣制備簡單,導電樣品可以直接觀察。如果是非導電樣品則需要覆上導電層 目前的掃描電鏡都配有X射線能譜儀裝置,這樣可以同時進行顯微組織形貌的觀察和微區(qū)成分分析,因此它是當今十分有用的科學研究儀器。
真正理解材料的化學和物理性質
為了真正理解材料的化學和物理性質,我們需要更加地繪制出原子的排列方式。1959年,物理學家理查德· 費曼 (Richard Feynman)在美國物理學會演講時提到,“在尺度范圍來觀測材料,有非常多的應用空間”。這里的尺度,費曼將其設定為0.1 埃,當顯微鏡的分辨率達到0.1 埃后,受原子熱振動的限制,顯微圖像就會到達物理極限。小的結構變形會影響磁性、化合價和自旋態(tài)(spin state),而分辨率達到極限后,結構變形就會變得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