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釣組上一般配“7 1”顆太空豆,都有哪些作用
如果只是起固定作用,太空豆可減少至三粒,浮漂上下各一粒,鉛墜上方一粒即可,這是限度,但很少有人這樣做,現(xiàn)在市面上售賣的太空豆基本是6克豆子、8克豆子,有些是9克豆子,那么多出來的這些豆子都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下面我逐一解釋,先說基本的6克豆子吧
浮漂上下各兩顆,這四顆豆子用處很大。離浮漂近的兩顆肯定是起固定作用,但是有些釣友偶爾會用稍大一號的太空豆去配細(xì)線,這樣在垂釣過程中起竿稍微用點力豆子就分開了,此時如果把四顆豆子都趕到一起,摩擦力就會增大一些,相對來說就不那么容易炸開。
第二個作用是標(biāo)記靈點和鈍點,我們重鉛找底之后,先用頂端那顆豆子作為標(biāo)記,此時八字環(huán)到底、子線躺底,為鈍點;調(diào)好浮漂后,先在下鉤單掛一顆搓餌(搓餌別太大),丟入水中找到一目或半目位置,也用一顆豆子標(biāo)記,此時下鉤到底、上鉤懸浮,為靈點。兩顆豆子標(biāo)記好后,就可以掛雙餌開釣了,魚口少就釣靈點,有口打不到就釣鈍點,如果浮漂移動到頂端那顆太空豆附近,這時你就會明白,雙子線已經(jīng)躺底了。
第三個作用是可以記住兩個位置的水深。你在A釣位沒有魚口,想要換到B釣位試試,那么先將四顆豆子趕到一起,如果B釣位水比A釣位深,底下那個豆子不動,其余三粒豆子上移;如果B釣位水深比A釣位淺,頂端的豆子不動,其余三顆下移。當(dāng)你返回A釣位后只要把三顆豆子趕回標(biāo)記豆的位置即可正常作釣,不用再重新找底。
鉛皮座上方下方各一顆。下方的豆子是為了防止鉛皮座和八字環(huán)的沖撞和摩擦,八字環(huán)和主線連接處有個結(jié),如果不用太空豆隔開,經(jīng)常與鉛皮座摩擦?xí)軗p。另外,如果沒有下面的那顆太空豆,某些釣法就玩不了了,比如飛鉛釣法。鉛墜上方的太空豆是為了固定。
太空豆形狀的選擇
圓形太空豆: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橄欖形太空豆,像橄欖球一樣,兩頭尖尖的,中間圓的,等于就是橢圓體的形狀,所以就只有頂部的和瓜子有接觸,由于接觸面積小,所以摩擦力就小,產(chǎn)生的阻力就小,終的效果就是亮片旋轉(zhuǎn)的就快。當(dāng)然橄欖形的太空豆在子線上的牢固程度也是由其號數(shù)決定的。
柱形太空豆:呈現(xiàn)長條狀,上下的直徑是一樣的,所以總體來說質(zhì)地比較均勻,和瓜子亮片接觸的面積,肯定要比橄欖形太空豆要大很多,這樣在無形中增加了摩擦面積,瓜子亮片在轉(zhuǎn)動的時候阻力就變大,轉(zhuǎn)的就慢一點,對于誘魚效果就打折扣。但是它比橄欖形太空豆對于子線的咬合力要高一些,不容易移位。
綜上所述:瓜子亮片要考慮的是瓜子的旋轉(zhuǎn)程度,太空豆的牢固程度都是其次,所以要選擇圓形的橄欖形的太空豆作為依據(jù)。
圓柱形太空豆是目前臺釣領(lǐng)域中使用頻率的太空豆。由于它屬于柱狀體,從圓柱頂端到另一端的薄厚基本相同,每一個與釣線相接處的受力點分布的相對均勻,所以圓柱形太空豆縮緊在釣線上之后,摩擦力均勻,穩(wěn)定性較強。
臺釣中,一套相對廣譜的完整線組由7顆太空豆參與組裝。分別是浮漂座上下各2顆,鉛皮座上面2顆,下面1顆。
漂座上方顆和漂座下方第2顆的太空豆主要用來記錄位置。調(diào)漂與找底過程中,釣手主要用于定位和測試時使用。而鉛皮座上方安裝2顆太空豆,則是為了防止鉛皮座發(fā)生位移,尤其在使用某些特定釣法時,需要人為改變鉛皮座的位置。
圓柱形太空豆型號和對應(yīng)的線徑,僅供釣友參考(某些廠家的太空豆對應(yīng)線徑號數(shù)時會有差異,具體型號可以查看太空豆包裝背面的表格,例如常見的SSS號和SSSS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