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正手攻的動作球友們看沒什么問題,但在訓練拉下旋時,90%以上的球都能拉過去,可是拉過去的球感覺質量不高,特別是感覺沒有什么旋轉,不象有些球友,拉過去的球掉在地方滴溜溜地旋轉,這到底是什么原因?怎么解決呢?
這里牽扯到一個發(fā)力合理流暢的問題。也就是常說的腿腰臂用力的協(xié)調。這里包含著引板的空間是不是充分,通過蹬轉揮臂的速度是不是迅捷,觸球瞬間的吃球摩擦是不是充分。這些都影響拉球的旋轉。擊球時,身體和手臂要適當放松,擊球時才會有瞬間的集中發(fā)力擊球時,先有一定比例的撞擊,再快速摩擦初期可以先練習下降初期,找到感覺后,逐步練習高點期的感覺。解決這個問題先從擊球框架入手,腿腰臂要協(xié)調用力,不能散,尤其肘不要在體側拉動過大,保持用力的一致性和整體性。在這個前提下,適當加大迎球距離,加快迎球速度。觸球瞬間調整好板型,調節(jié)好打摩比例。
橫打用板頭擰還是板身?
橫打用板頭擰還是板身?
您好,相對來說,板頭的力臂效果相對更好。能夠發(fā)揮相當于鞭梢的作用,是力的集中體現。我們常說將力串到板頭,就是這個意思。但擰拉擊球時,要完成一個好球還有很多其他因素。(2)發(fā)側下旋球時,拍面后傾70―80度,身體與球臺的端線的夾角大約在50―60度左右。如身體迎前參與、擊球部位、擊球時機、放松與緊張的協(xié)調關系,發(fā)力方向板型等因素。更重要的還是要用心體會當時的感覺,然后記住這種感覺。
比賽中如何應對正膠選手
正膠,也叫短顆粒膠皮,特點是彈性好、速度快、擊球穩(wěn)、不吃轉,適合近臺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選手常用的膠皮類型之一,過去莊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等都采用正膠海綿直拍。劉國梁也是采用這種類型膠皮。2快撞在慢起的基礎上直接發(fā)力揮拍擊球,使得揮拍速度達到整個揮拍高速的八成。如果你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夠,那就正面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打法上:正膠摩擦力較小制造旋轉的能力較差,同時也不易吃旋轉,但它的速度快、弧線低,并且有略帶下沉的特點。而直板正膠打法的選手往往站位近臺,擊球速度快,并且臺內球處理較靈活。
針對直板正膠的打法,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以上旋球為主,側旋球為輔,少打下旋球;
2.以出臺長球為主,偶爾變換節(jié)奏打臺內短球;
3.推擋時以向前發(fā)力為主,略帶摩擦;
4.對方進攻時,盡量退到中遠臺,以拉高調弧圈球反攻。
水平差不多,我用慢搓可以控制快搓嗎?
如果搓球單一的技術比拚,水平差不多,你用慢搓控制快搓難度很大,搞不好被反控制。
對搓比賽,業(yè)余中也很常見,其實是在比賽誰先失誤,要靠快慢節(jié)奏和落點,旋轉變化去控制對方。
看轉不轉方法很多,看商標一般是接發(fā)球,看商標其實是從遠到近逐漸清晰的過程。
頭一跳應該就開始判斷,過網時基本的落點差不多要鎖定開始移動,頭一跳主要是預判落點。
第二跳起來步伐到位,看清來球,引拍,擊球,大體是這個過程。
長遠看,還是要搓,拉,彈,擰等結合使用,才能控制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