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基坑開挖時,不要擾動地基土,通常坑底保留200mm左右的土,待墊層施工時,再人工挖除。如坑底土被擾動,應挖去,用砂、碎石回填夯實。要注意打樁、井點降水及深基開挖對附近建筑物的影響。
避免將大量的建筑材料或是土方等大型質量重的物體,堆置于小型及輕型的建筑物周圍,這可以避免地基下沉加固工程的發(fā)生。正是由于有些建筑其地基基礎都相較薄弱,如將大量的重物強行負載于地基上時,容易導致建筑物出現(xiàn)沉降問題。
千萬要注意,不是所有軟弱地基都適合用砂石墊層加固
砂石(砂礫、砂卵石)墊層主要適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的浜、塘、溝等的局部處理;適用于一般飽和、非飽和的軟弱土和水下地基處理;不宜用于地下水位較高,且地下水流速快、流量大的地基處理;不宜用于大面積堆載、密集基礎和動力基礎的軟土地基處理。
對于房屋建筑工程,此法適用于3m內的軟弱、透水性強的粘性土層處理;墊層厚度一般在0.5~2.5m之間為宜,若超過3m,則費工費料,施工難度也較大,經濟費用高;若小于0.5m,則不起作用。
施工要點⑴砂石均需機械拌和均勻后方可分層夯填;
⑵施工前要統(tǒng)一放置標高及清除基層的雜草浮土,同時應嚴禁攪動下臥層及周邊土層;
⑶為防止下雨造成邊坡塌方,施工作業(yè)前應在基坑內及四周采取排水措施,從而確保邊坡穩(wěn)定;
⑷如基底尚存在較小厚度淤泥質土,為防止夯實或碾壓時冒出泥漿或脫層,可在施工前往該處拋石擠密,或將基層壓入置換再作底層;
⑸應分層分級夯鋪,每層鋪設厚度應小于300mm,如采用大型碾壓機械,其鋪設厚度可控制在500mm以內。
砂石墊層施工質量檢測墊層的施工質量檢驗必須分層進行,即每夯壓完一層,檢驗該層的平均壓實系數(shù)。檢驗方法常用的有環(huán)刀法、貫入法、灌砂法、法、靜力試驗等。當其干密度或壓實系數(shù)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鋪填上一層。
墊層施工完畢后,除檢驗施工質量外,還須對地基強度或承載力進行檢驗,檢驗方法可選擇貫入試驗、靜(動)力觸探、十字板剪切強度和靜荷載試驗,檢驗數(shù)量,對大基坑每50~100m2不應少于1個檢驗點或每100m2不少與2點;對基槽每10~20m不應少于1個點;每單位工程不應少于3點;每一獨立基礎下至少應有1點。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
地基加固的原理
當結構的荷載較大,地基土質又較軟弱(強度不足或壓縮性大),不能作為天然地基時,可采取人工加固處理的方法改善地基性質,提高承載力、增加穩(wěn)定性,減少地基變形和基礎埋置深度。
換填地基法(計量:體積)
換填地基法是先將基礎底面以下一定范圍內的軟弱土層挖去,然后回填強度較高、壓縮性較低、并且沒有侵蝕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素土、石屑、礦渣等,再分層夯實后作為地基的持力層。
地基加固
建筑物地基加固的5個重點
、加固前的勘測工作
地基加固之前是需要對該地基進行詳細的勘測的,城市的大型工程基本都會使用專業(yè)的儀器設備對地基進行勘測,但是農村的很多自建房的地基,都是憑借肉眼決定如何加固的,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后期房子使用時間長了,會表現(xiàn)出多種問題,房子的安全隱患也會增加。
第二、既有地基表面的處理
有些地基表面并不平整,對于這類地基,我們需要將其表面找平之后,并清潔地基表面,然后在用專業(yè)的地基加固設備和材料開始施工。
第三、開拓地基的處理
對于拓寬的地基,拓寬部分也需要在地基的下面鋪抗壓強度強的墊層材料,并且將其打實。確保開拓地基與原有地基的沉降速度以及承重能力都是一致的。
第四、選擇專業(yè)加固團隊
很多人覺得地基加固簡單,其實地基加固在建筑工程中是的,為了保證地基加固的施工效果,也為了確保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安全,我們要選擇專業(yè)的、性高的、有豐富經驗的加固團隊進行施工。
第五、考慮經費
加固的經費多少直接關系到選擇哪一種地基加固方法,不管選擇哪一種加固方法,都要保證加固的終效果,確保工程能夠順利通過驗收,當然,在加固施工中,還是要盡可能的控制成本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