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熒光顯微鏡標本制作要求
熒光顯微鏡標本制作要求 1、載玻片 載玻片厚度應在0.8~1.2mm之間,太厚的坡片,一方面光吸收多,另一方面不能使激發(fā)光在標本上聚集。載玻片必須光潔,厚度均勻,無明顯自發(fā)熒光。有時需用石英玻璃載玻片。 2、蓋玻片 蓋玻片厚度在0.17mm左右,光潔。為了加強激發(fā)光,也可用干涉蓋玻片,這是一種的表面鍍有若干層對不同波長的光起不同干涉作用的物質(如氟化鎂)的蓋玻片,它可以使熒光順利通過,而反射激發(fā)光,這種反射的激發(fā)光方可激發(fā)標本。 3、標本 組織切片或其他標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發(fā)光大部分消耗在標本下部,而物鏡直接觀察到的上部不充分激發(fā)。另外,細胞重迭或雜質掩蓋,影響判斷。 4、封裱劑 封裱劑常用甘油,必須無自發(fā)熒光,無色透明,熒光的亮度在pH8.5~9.5時較亮,不易很快褪去。所以,常用甘油和0.5mol/lpH9.0~9.5的碳酸鹽緩沖液的等量混合液作封裱劑。 5、鏡油 一般暗視野熒光顯微鏡和用油鏡觀察標本時,必須使用鏡油,Z好使用的無熒光鏡油,也可用甘油代替,液體石蠟也可用,只是折光率較低,對圖像質量略有影響。
金相顯微鏡的調節(jié)工作距離
放大率和有效放大率: 金相顯微鏡的參數(shù) 由于經過物鏡和目鏡的兩次放大,所以金相顯微鏡總的放大率Γ應該是物鏡放大率β和目鏡放大率Γ1的乘積:Γ=βΓ1,顯然,和放大鏡相比,金相顯微鏡可以具有高得多的放大率,并且通過調換不同放大率的物鏡和目鏡,能夠方便地改變顯微鏡的放大率。 焦深: 焦深為焦點深度的簡稱,即在使用金相顯微鏡時,當焦點對準某一物體時,不僅位于該點平面上的各點都可以看清楚,而且在此平面的上下一定厚度內,也能看得清楚,這個清楚部分的厚度就是焦深。這點在視頻顯微鏡中尤為重要。 視場直徑: 觀察金相顯微鏡時,所看到的明亮的圓形范圍叫視場,它的大小是由目鏡里的視場光闌決定的。視場直徑也稱視場寬度,是指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圓形視場內所能容納被檢物體的實際范圍。視場直徑愈大,愈便于觀察。 覆蓋差: 金相顯微鏡的光學系統(tǒng)也包括蓋玻片在內。由于蓋玻片的厚度不標準,光線從蓋玻片進入空氣產生折射后的光路發(fā)生了改變,從而產生了相差,這就是覆蓋差。覆蓋差的產生影響了金相顯微鏡的成響質量。 工作距離: 工作距離也叫物距,即指物鏡前透鏡的表面到被檢物體之間的距離。鏡檢時,被檢物體應處在物鏡的一倍至二倍焦距之間。因此,它與焦距是兩個概念,平時習慣所說的調焦,實際上是金相顯微鏡的調節(jié)工作距離。
金相顯微鏡的改進方式:長工作距離物鏡
金相顯微鏡的改進方式: 長工作距離物鏡 有些顯微鏡生產廠商還推出一些工作距離較長的物鏡,這是為了適應生產檢驗或特殊需要而設計的.通常情況下,物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高,工作距離越短,為了避免物鏡因工作中不慎觸及試樣或受熱而損壞,于是就設計了這種特殊物鏡。 多功能緊湊設計 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有大型臥式顯微鏡才是功能齊全的設備。但是,現(xiàn)今生產的顯微鏡基本上都采用緊湊的臺式設計并使用先進的平場消色差物鏡或平場復消色差物鏡以及廣視場目鏡.有的顯微鏡還配有電動控制的物鏡回轉頭,只需按下按鈕,所需的物鏡就會自動旋入光程,孔徑光闌和視場光闌的大小也能隨著物鏡的更換自動進行調整。 照明方式則有明視場、暗視場、偏振光、微差干涉襯度(DIC)等四種的照明方式,而且照明方式的變換也極為簡便。此外,觀察到的物象也是正置而不是反置,使物象的移動方向與載物臺的移動方向一致,大大便利了操作。
顯微鏡如何實現(xiàn)測量功能
顯微鏡如何實現(xiàn)測量功能: 1、通過分劃目鏡進行測量,分劃目鏡的刻度尺寸是0.1mm,通過對應的物鏡倍率那判斷實際物體的尺寸,比如物鏡是5X,目鏡刻度是12格,那么物方尺寸=(12x0.1)/5=0.24mm,該測量方式精度一般,測量行程必須在視場大小內。 顯微鏡 2、通過平臺進行測量:顯微鏡通過配置XY通過數(shù)顯微分頭控制移動的XY數(shù)顯移動平臺進行測量,測量精度可以達到0.001mm,測量行程和數(shù)顯微分頭對應,一般多為0-25mm。 3、通過測量分析軟件進行測量:通過顯微鏡連接電腦,配置分析軟件來進行測量,該測量方式精度高,認為誤差小,測量方便快捷,特別適合微小尺寸的檢測,目前已經成為顯微鏡測量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