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假使表達性語言發(fā)展的主要目標
詳述法與擴展法是密切相關的,利用對孩子所試圖表達的內(nèi)容做出較詳細的描述,這種描述往往是按成人的版本進行的。要注意,成人容易對孩子口頭表達內(nèi)容進行擴展,但這可能超出孩子能力范疇的,所以必須仔細思考兒童口頭表達的內(nèi)容,并以此設計一種語言版本,能使孩子達到預期的語言目標。假使表達性語言發(fā)展的主要目標是要讓兒童去理解生活環(huán)境中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那么,內(nèi)容的設計就必須考慮兒童本身的領悟力。例如教導孩子春天與樹木花草的關系時,就要考慮對“春天”這種抽象的事物理解是否是在孩子的理解能力范圍內(nèi),即孩子是否心里明白“春天來了,樹木、小草都綠了”。
孩子是否明白老師給出的范例
示范是指在某一情境中試圖向孩子展現(xiàn)出一種符合于該情境的語言表達方式。與模仿、擴展及詳述不同的是,其所示范的語言來源并不一定是兒童常說的。例如提供范例:與老師見面要打招呼“老師好”,離開要說“老師再見”。示范者提供上述范例不是期待孩子的立即回應,而是觀察孩子是否明白老師給出的范例,明白“老師好”的作用是用于見面打招呼,“老師再見”是用于跟老師告別這樣的場景。等到下次遇到同樣的情景時,孩子就應該表現(xiàn)出的語言行為是“老師好”或“老師再見”。
孩子不會因為調(diào)皮而說話不清楚
孩子不會因為調(diào)皮而說話不清楚。孩子說話不清楚,往往是由于他沒有足夠的意識或能力。從意識上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當我們說話不清時他人很難明白我們的意思,會感覺很困惑,因而,我們會努力說得更清楚以保證溝通的有效性。但是,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可能由于其年齡尚小,或是社交技能較弱,導致他們難以理解/意識到對方的感受,因此這些孩子并沒有努力調(diào)整自己說話清晰度的意識。
不同時期兒童發(fā)育的特點
不同時期兒童發(fā)育的特點,其順序代表了兒童學習語言的先后順序,主要有以下特點:先易后難,先模仿再創(chuàng)造,先具象再抽象,先自言自語再到正常對話,先口齒不清再到語句清晰,先不明所以再到邏輯分明。當然,這些階段其實有很多是同步進行的,因為父母和孩子說話時肯定是運用基礎的語言與其進行交流的,并不能用“兒語”和其對話,常用“喝奶奶”“寶寶,洗澡澡”這種詞語,是不利于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皩殞殻饶獭薄皩氊?,媽媽給你洗澡”這種主謂賓齊全的語句才是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基礎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