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憤怒的”油條如何“誕生”的?
說起油條,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中國老百姓們喜歡的傳統(tǒng)早點之一。相傳在南宋年間,秦檜迫害岳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人們吃“油炸檜”,只是為了宣恨,但是吃著吃著覺得味道還挺好的,價格也不貴,所以吃的人和做“油炸檜”的人在街頭巷尾漸漸多了起來,逐漸流傳到了各地,成了一道常見的早點,在流傳的過程中,“油炸檜”也簡稱為“油條”。
預冷時間對油條皮和瓤濕基含水率的影響
隨預冷時間的延長,油條皮和瓤的濕基含水率逐漸降低,皮的降低量較大,瓤的次之。但之后濕基含水率的降低量有減小的趨勢。預冷60 min的皮濕基含水率和瓤濕基含水率的降低量分別為5.68%、1.77%。不預冷直接速凍的油條皮濕基含水率、瓤濕基含水率分別從24.55%、44.04%降到了18.56%、42.13%,降低量分別為5.99%、1.91%,皮和瓤水分的降低量均比預冷60 min的大。
預冷時間對油條質構特性的影響
隨預冷時間的延長,油條的硬度、黏性、咀嚼性、剪切力逐漸減小,彈性增大。不同預冷時間油條硬度、彈性、黏性和咀嚼性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油條不預冷和預冷不同時間黏性指標之間也有明顯不同,且預冷40 min和60 min得出的油條彈性、黏性和剪切力指標無顯著變化(P>0.05)。
預冷時間對油條感官品質及比容的影響
隨預冷時間的延長,油條的感官評分逐漸增加,不預冷與預冷不同時間油條的色澤、表觀狀態(tài)、黏性、香氣和總分之間存在差異。綜合考慮油條感官品質和能耗情況,預冷時間可選為45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