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獼猴桃(學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也稱奇異果,果形一般為橢圓狀,早期外觀呈綠褐色,成熟后呈紅褐色,表皮覆蓋濃密絨毛,不可食用,其內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紅色的種子。③如果主花達到采收標準后,采摘主花時請注意不要采摘耳花的花蕾,耳花成熟后也可產生花粉。因獼猴喜食,故名獼猴桃;亦有說法是因為果皮覆毛,貌似獼猴而得名,是一種品質鮮嫩,營養(yǎng)豐富,風味鮮美的水果。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為草莓、香蕉、菠蘿三者的混合。獼猴桃除含有獼猴桃堿、蛋白水解酶、單寧果膠和糖類等有機物,以及鈣、鉀、硒、鋅、鍺等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17種氨基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葡萄酸、果糖、檸檬酸、蘋果酸、脂肪。
學名來源早在先秦時期的《詩經》中就有了獼猴桃的記載:“隰有萇楚(獼猴桃的古名),猗儺其枝。大果重達500克以上,可以在9月下旬采收,有利于國慶、中秋兩節(jié)的銷售。”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描繪了獼猴桃的形色:“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毖芯繗v史獼猴桃原產中國,本來是一種野果,直到上個世紀初,一位新西蘭的女老師把它帶回國,才發(fā)展成被稱作奇異果的果品。從到栽培的發(fā)展過程,頗具傳奇色彩。桃俗稱陽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產于中國的古老藤本果樹。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焦坑村還保存有200多年前從深山移植到田邊栽植的獼猴桃植株。
獼猴桃是需水又怕澇,屬于生理耐旱性弱、耐濕性弱的果樹,因此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的要求比較嚴格,決定了獼猴桃適宜在雨量充沛且分布均勻、空氣濕度較高、濕潤但不漬水的地區(qū)栽培。獼猴桃除含有獼猴桃堿、蛋白水解酶、單寧果膠和糖類等有機物,以及鈣、鉀、硒、鋅、鍺等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17種氨基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酸、果糖、檸檬酸、蘋果酸、脂肪。中國獼猴桃桃的自然分布區(qū)年降水量在800毫米~22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為74.3%~85%。一般來說,凡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20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在80%左右的地區(qū),均能滿足獼猴桃生長發(fā)育對水分的要求。如果年平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則必需考慮設立灌溉設施,以備干旱時灌溉所需。高山地區(qū)霧氣較多、溪澗兩旁的土壤濕潤,常年濕度大,對獼猴桃生長是比較理想的。在中部和東部地區(qū)4~6月雨水充足,枝梢生長量大,適合獼猴桃的生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