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溶氣氣浮裝置
溶氣氣浮裝置,包括浮選槽、溶氣及釋放機構(gòu)和刮渣機構(gòu),浮選槽設置有溶氣水入口、污水入口、出水口和出渣口,溶氣及釋放機構(gòu)包括串設于溶氣水輸送管路中的氣液混合泵和氣液分離罐,氣液分離罐的溶氣水出口與浮選槽的溶氣水入口相連通,溶氣水入口同時連通設置于浮選槽內(nèi)的溶氣水釋放管路;氣液混合泵的進水口與水源連通;刮渣機構(gòu)設于浮選槽上部,包括刮渣板和驅(qū)動該刮渣板的減速機。2、豎流式加壓溶氣氣浮裝置:溶氣方式為加壓射流,由于結(jié)構(gòu)復雜,高度較高,操作維護比較困難等特點,所以相對比于平流式加壓溶氣氣浮效果要大打折扣,只有在占地空間上存在優(yōu)勢。該溶氣氣浮裝置可用于污水尤其是含油污水處理,工作過程中利用氣液混合泵采用自吸空氣作為氣源并配合溶氣釋放管路的設置,降低能耗、提高溶氣效率、維護操作簡單,更可避免高濃度含油污水對釋放器的堵塞。
溶氣氣浮裝置是將空氣以微小氣泡形式通入水中,使微小氣泡與水中懸浮的顆粒粘附,形成水-氣-顆粒三相混合體系,顆粒粘附上氣泡后,密度小于水即上浮水面,形成浮渣層,從水中分離出去。
1.原水進入混合反應器,在混合反應器中加入藥劑(除油劑或混凝劑),以形成可分離的絮凝物;
2.經(jīng)預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氣浮裝置,在進水室污水和氣水混合物中釋放的微小氣泡(氣泡直徑范圍30~50um)混合。氣浮裝置是通過溶氣和釋放系統(tǒng)在水中產(chǎn)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其粘附于廢水中密度與水接近的固體或液體微粒上,造成整體密度小于水的狀態(tài),并依靠浮力使其上升至水面,從而達到固—液或液—液分離的目的。這些微小氣泡粘附在污水中的絮體上,形成比重小于水的氣浮體。氣浮體上升至水面凝聚成浮油(或浮渣),通過刮油(渣)機刮至收油(渣)槽;
3.在進水室較重的固體顆粒在此沉淀,通過排砂閥排出,系統(tǒng)要求定期開啟排砂閥以保持進水室清潔;
4.污水進入氣浮裝置布水區(qū),快速上升的粒子將浮到水面;上升較慢的粒子在波紋斜板中分離,一旦一個粒子接觸到波紋斜板,在浮力的作用下,它能夠逆著水流方向上升;
5.所有重的粒子將下沉,下沉的粒子通過底部刮渣機收集,通過定期開啟排泥閥排出。4、在不排放未溶空氣的條件下運行,可節(jié)省空壓機的能耗,大大縮短連續(xù)運行時間,延長空壓機壽命。
3、根據(jù)試驗時選定的混凝劑種類、投加量、絮凝時間、反應程度等,確定反應形式及反應時間,一般沉淀反應時間較短,以2一30分鐘為宜;
4、確定溶氣氣浮機的池型,應根據(jù)對處理水質(zhì)的要求、凈水工藝與前后處理構(gòu)筑物的銜接、周圍地形和構(gòu)筑物的協(xié)調(diào)、施工難易程度及造價等因素綜合地加以考慮。1、電解溶氣氣浮裝置——電解氣浮法電解氣浮法是用不溶性陽極和陰極,通以直電流,直接將廢水電解。反應池宜與氣浮池合建。為避免打碎絮體,應注意構(gòu)筑物的銜接形式。進人氣浮池接觸室的流速宜控制在0.1m/s以內(nèi);
5、接觸室必須對渦凹曝氣機氣泡與絮凝體提供良好的接觸條件,同時寬度應考慮安裝和檢修的要求。水流上升流速一般取10~20mm/s:,水流在室內(nèi)的停留時間不宜小于60秒。
6、接觸室內(nèi)的溶氣釋放器,需根據(jù)確定的回流量,溶氣壓力及各種型號釋放器的作用范圍按下表來選定:
7、氣浮分離室需根據(jù)帶氣絮體上浮分離的難易程度和水質(zhì)的處理要求而定。選擇水流(向下)的流速,一般取1.5~3.0mm/s,即分離室的表面負荷率取5.4~10.8m3/(m2.h);
8、氣浮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2.0~2.5m,池中水流停留時間一般為10~20min;
9、氣浮池的長寬比無嚴格要求;一般以單格寬度不超過10m,池長不超過15m為宜;
10、氣浮池的排渣一般采用刮渣機定期排除。集渣槽可設置在池的一端或兩端.;刮渣機的行車速度宜控制在5m/min以內(nèi);
(11)氣浮池集水應力求均勻,一般采用穿孔集水管,集水管的大流速宜控制在0.5m/s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