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酒瓶是用來裝酒的容器。歷,酒瓶多以“醬油瓶式”、玻璃材質(zhì)、信息量少、不重裝飾的簡單樣式呈現(xiàn)于世人面前。而在更早期,中國玻璃制作技術(shù)落后,玻璃材質(zhì)的酒瓶基本上是靠進口,為“舶來品”,所以早期的玻璃酒瓶都俗稱“洋棒子”。就是現(xiàn)在一般俗語也仍然把一瓶酒,說成是一洋棒子酒。 酒瓶不僅是酒的載體,也是酒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酒瓶文化歷史悠久、光輝燦爛、林林總總、蔚為大觀。它作為當(dāng)代文化富有特色的部分,亦必具有諸多價值: 它集科學(xué)、歷史、藝術(shù)欣賞、經(jīng)濟于一體,綜合體現(xiàn)出了它的價值觀。新石器時代至夏代,以陶器為主流,并出現(xiàn)了少量的銅器和漆器酒具。
酒瓶的材質(zhì)越來越多元化,有鍍金,鍍銅,鐵,錫,不銹鋼,陶,紫砂,瓷,木頭,竹子,玻璃,牛角,膠木等。各種材質(zhì)的酒瓶顯示了各自的特性和風(fēng)格。有的華麗珍貴,有的莊重大方,還有的輕盈體態(tài)。如鍍金的七層寶塔瓶。鍍銅的貴州老窖大炮瓶。貴州,廣西利用當(dāng)?shù)氐奶禺a(chǎn)資源牛角和竹子制成各種特色酒瓶。云南十八怪,煙斗當(dāng)酒賣的煙斗酒瓶受到青睞。還有一點就是泥巴要攪勻,這樣倒出來的陶瓷酒瓶的邊圍就不會厚的厚,薄的薄了。
從民國至今,我國一直以玻璃酒瓶唱主角,并大量采用陶瓷酒瓶(有不少酒瓶使用景德鎮(zhèn)瓷、宜興紫砂和窯口燒制的瓷器),另外還有少部分用鋁、鍍鋅鐵皮、塑料、不銹鋼、人造水晶、竹、木、匏和特殊紙等制做的酒瓶??v觀中國盛酒器皿的演變過程,曾占主導(dǎo)地位的質(zhì)料順序大致是:天然材料——陶——青銅——漆——瓷——玻璃。酒瓶越來越多姿多彩,出現(xiàn)了百花爭艷的繁榮景象,并作為一種文化景觀,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通常見到的陶瓷酒瓶顏色主要分為如下幾類:
1、紅釉系統(tǒng) 包括祭紅、鈞紅、郎窯紅、釉里紅、美人醉、火焰紅、玫瑰紫等,主要是以銅為著色劑;
2、青釉系統(tǒng) 包括天青、龍泉、豆青、影青、粉青、梅子青、玉青、茶青、冬青、鴨蛋青等,主要是以鐵為著色劑;
3、藍釉系統(tǒng) 包括霽藍、琺藍、霽青等,主要以鈷為著色劑;
4、綠色系統(tǒng) 包括翠綠、古銅綠、孔雀綠、金星綠、哥綠等;
5、黑色系統(tǒng) 包括烏金、鐵銹花、無光黑等;
6、黃色系統(tǒng) 包括鈦黃、黃、蟮魚黃、粉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