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棗苗是喜半濕潤且耐旱的樹種,在年降的水量200-800毫米的地方都是能生長,在不同的發(fā)育階段對降水和空氣相對濕度要求不同。在花期要求的降水>25毫米,空氣相對的濕度75-85%之間,有利于金絲新4號棗苗棗花傳粉授精,座果率高。脆熟到完熟期,降水>2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60%,少雨多晴,有利于品質的一個提高;年降水量是為386.6毫米,9月份棗苗紅棗成熟期佳縣晴好天氣多,出售棗苗相對濕度較低,使紅棗品優(yōu)質高。
大荔溫室冬棗的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此時外界高溫,尤其是雨后初晴較強的紫外線,易使即將成熟的冬棗發(fā)生日灼現象,造成棗果商品率降低,影響了棗農收益。在2012—2014 年,通過采用滴灌方式,即保證了冬棗棗果生長所需水分,又降低了棚內溫度。同時采用加蓋二膜和遮陽網的方式,使日灼率控制在5%~10%,每棚增產萬元以上。
溫室冬棗屬冬棗栽植技術中的一個新領域。但在傳統(tǒng)的冬棗施肥模式中,棗農只注重大量元素肥料的施入以提高產量,而忽視大量施入化肥導致土壤板結,造成品質逐年下降。在試驗開始,我們就以早熟、優(yōu)質為目標,提出增施菌肥以提高品質和提早成熟。
冬棗地域優(yōu)勢強。冬棗生產區(qū)屬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4℃,年光照時數2385.2時,全年≥10℃有效積溫4312℃,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區(qū)域內地勢平坦,土壤類型以粘質壤土為主,有機質豐富,保墑性能好,獨特的自然條件非常有利于冬棗的種植。
設施冬棗各個生長時期的技術工作要點:
1:萌芽期:3月上旬——4月上旬
結合澆水施芽前肥;預防栆黏蟲、綠盲蝽、葉螨等害蟲;預防凍害;抹芽、摘心。
2:抽樹展葉期:4月中旬——5月中旬
繼續(xù)抹芽、.摘心。注意更新枝條,預防綠盲蝽、栆癭蚊、等蟲害和蒼痂病等病害。
3:花期:5月中下旬——6月中旬
結合澆水施花前肥。栆吊摘心,開枷,噴激蘇進行坐果。預防綠盲蝽、栆癭蚊蟲害和蒼痂病等病害。
4:幼果期:6月中旬——7月
栆果坐穩(wěn)后及時追肥、澆水、蔬果、環(huán)剝,并做好綠盲蝽、紅蜘蛛蟲害和炭疽病、銹病等病害的防治。
5:果實膨大期——白熟期8——9月
結合施膨大肥及時澆水,并進行吊枝、軟化輔養(yǎng)枝、以確保樹體通風透光;預防好栆繡病、炭疽病、屬馬哾縮果病、紅蜘蛛等病蟲害。
6:完熟期:9月——10月
冬棗成熟后,下雨及時蓋好棚,以防裂果;要分期分批采摘、包裝、運輸。
7:落葉期 10——11月
結合澆水,施足底肥,全面清園。
8:休眠期:12月至次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