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7、批灰
用紙筋灰在草根灰表面進行造型與神態(tài)批灰,使灰塑平滑、細膩、傳神。至此,整個灰塑浮雕過程已全部完成。
灰塑在建筑裝飾中的運用按灰塑在建筑裝飾中的位置,通常分為墻體部分和屋頂部分部位的灰塑:
墻體部分
灰塑是廣東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斗拱、梁架、雀替、駝峰等所有構件與頭梁架的風格一致。駝峰上的雕刻有獅子舞球、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喜上眉梢等吉祥紋飾。正殿前橫向梁枋的下面雕群仙賀壽、福壽雙全等紋飾。底部則雕有流暢的如意紋圖案,其造型優(yōu)美,雕工精細,層次分明。
明間兩金柱間的漆空枋雕有八仙等人物。所有梁枋的底部都雕有花紋,雕工極其精細。人物和動物造型栩栩如生。木雕上均涂以金彩。 第三、四進的建筑及東、西序的房舍造工略欠精細,而建筑式樣及風格與正殿基本一致。
雕刻、
廟中的建筑雕飾,集丹青、木刻、磚雕、灰雕等各種藝術于一體,其雕飾物形象生動,栩栩如生,
灰塑是廣東傳統(tǒng)建筑特有的室外裝飾藝術。它以石灰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制成草根灰、紙根灰,并以瓦筒、銅線為支撐物,在施工現場塑造,待干后再涂上礦物顏料而成。
崔氏大宗祠又稱山南祠、崔氏始祖祠,位于南海區(qū)沙頭鎮(zhèn)城區(qū)內。宗祠坐北向南,面闊五間、縱深五進,有108個門口,現存有牌樓式的頭進、牌坊及廂房。
崔氏宗祠前后經過了多次維修。1985年的維修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完全按“不改變wen物原狀”的原則進行修繕,破壞了原建筑的形制與原貌。為恢復“山南祠”以前的原貌,南海區(qū)zheng府特撥款30萬元再次quan面維修,完全按照wen物修繕“不改變wen物原狀”原則,保留瓦面和瓦脊,頭進后座的混凝土梁架、混凝土柱則更換成木梁架、石柱,后加的4條混凝土柱予以拆除,梁架和額枋按原貌直接支撐在磚墻上,剔除地面覆蓋紅色水磨石米,以恢復其歷史原貌和形制。前三進建筑,當中為主體建筑,東、西為配殿,第四進為齋堂,第五進為后樓。日前,崔氏大宗祠修繕工作已經完畢,將于2004年底與曹氏大宗祠一起驗收。
崔氏乃 本鎮(zhèn)di一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