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義烏市皖毅家具廠主營各種款式佛教拜墊拜凳跪凳,歡迎來樣定制~
皖毅家具為您介紹:
拜佛的姿勢?
拜佛前先整理服裝,摘掉頭上冒子圍巾,站立在佛菩薩前,把你前面的佛菩薩當成是真正的活佛菩薩,不要認為是塑像。以非常平靜、恭敬、虔誠的心,雙手合掌放到胸前,離胸部十公分,眼觀中指躹身分掌,右手從胸部往下橫掌著地,指尖向左方,同時身體彎下,膝蓋著地,左手放在右手前,身體下臥時右手和左手并齊,額頭同時著地,雙手翻掌,心想雙手掌顯現(xiàn)蓮花,給佛菩薩墊腳,再翻掌握拳,將蓮花握在雙手中,起身時左手在外,右手靠胸這面,雙手先后用力起身合掌在胸前,雙眼微觀中指,待三個頭叩完后才能朝佛,菩薩觀望。不論佛殿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愿,若殿內(nèi)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三毒里的憎恨
三毒的嗔恨:對于不順己意的人、事、物,產(chǎn)生排斥,甚至厭惡;貪欲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chǎn)生「嗔恨」。佛經(jīng)中所講的忿、恨、覆、惱、嫉、害就是對嗔恨形態(tài)的概括。
嗔的本質(zhì)雖是嗔恨對方,其意圖雖是要傷害或毀滅對方,但無論意圖是否達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剎那,其人之心中直覺的會感到極端的痛苦或不快l。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痛苦,是因為嗔之本質(zhì)是惡意的,惡意在對別人之時,則其無形的反作用也會自然傷害自己。所以,佛經(jīng)中說,極度憤恨的怒火,給人帶來的灼痛實不亞于地獄之火。
( 圖片中文字: 古代認為蛇的脾氣很暴躁,容易攻擊人,故用蛇來代表嗔毒。嗔,指身處在逆境中或面對對自己不利的事物環(huán)境而生自。在各種煩惱中引起人造下惡業(yè),是導(dǎo)致眾生未來墮于三惡業(yè)的。
逆觀十二因緣十二因緣是生命現(xiàn)象的總結(jié),也是生命痛苦的原因。在《長阿含經(jīng)·大緣方便經(jīng)》中,佛祖說此法時,采用了逆觀十二因緣。
逆觀十二因緣,就是把十二因緣從后往前推,從老死逐漸逆觀到無明。
老死是觀察人生的起點,老死之所以會憂悲苦惱,是由于有生,因為沒有生就沒有死。生的條件雖有種種,但是重要的條件是有,有就是身、口、意所造的善業(yè)和惡業(yè)對后果潛伏的一種力量,有了業(yè)力為緣,必然有后果的生和死。
有又緣于取,正是對色、聲、香、味、觸五欲的執(zhí)著追求。才造成了善業(yè)和惡業(yè)。
取又緣于愛,愛就是生命欲,正是有了生命欲才有執(zhí)著的追求,產(chǎn)生了業(yè)力。
愛又緣于受,受是對客觀之事物產(chǎn)生的苦樂,正是這種苦樂的感覺,激發(fā)著生命的欲求。
受又緣于觸,觸是根、境、識三者和合而有心理活動的開始,才有了受。
觸又緣于六處,六處是六根對六境的認識,由此產(chǎn)生了觸。觸又緣于名色,名色是身心合成的組織,六根依存于身心組織。
名色又緣于識,識是名色的中心,它們之間互相依存。
識又緣于行,識和名色都是由過去所造的業(yè),也就是行而來的。
行又緣于無明,無明就是對、無我的真實不認識,是人們生死痛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