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婚姻情感心理咨詢
凱利說,'你唯1一的任務就是深刻了解你的內心--無論遭遇怎樣的拒絕,失敗,你都擁有你的價值,你都值得被愛。你最該做的,就是做好你自己,愛你自己。'
'做自己,愛自己是自私'嗎,當然不是!
自私是只愛自己,不愛別人;
我愛自己,也愛老公和我的孩子,家人以及我的朋友。
我愛自己100分,愛老公99分,我愛自己比愛他要多一點。
只有這樣,女人才能在感情中幸福。
表面上為了維護婚姻,本質卻在破壞婚姻的幸福,因為婚姻里的主角(她自己)并不幸福。
我允許我升起了這樣的情緒
我允許,每一種情緒的發(fā)生
任其發(fā)展,任其穿過
因為我知道
情緒只是身體上的覺受
本無好壞
越是抗拒,越是強烈
若我覺得不應該出現(xiàn)這樣的情緒
傷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1一能做的
就是允許
我允許我就是這個樣子
我允許,我就是這樣的表現(xiàn)
我表現(xiàn)如何,就任我表現(xiàn)如何
外在是什么樣子,只是自我的積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覺得應該是另外一個樣子
我知道
我是為了生命在當下的體驗而來
在每一個當下時刻
我唯1一要做的,就是
全然地允許
全然地經歷
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作者:海靈格
憤怒就是一種希望。
如果一個人跟他人的沖突很多,我們就知道他很相信別人能滿足他。
這種相信的經驗從哪里來的呢?
從他感受到過的親密里來。
沖突,是一種潛意識里的親密。
是心里先相信親密,并努力用行動讓現(xiàn)實也跟上的過程。
關系中的沖突能否避免?
需要別人這件事,是個雙刃劍。
別人滿足你,你就被親密。
別人不滿足你,你就被傷害。
人的需要會隨著問題情景、自我狀態(tài)變化而變化的。
因此如若你對一個人有親密,你就會對他有需要,有需要就有不被滿足,不被滿足就會慣性還想要,繼而要不到就會產生沖突。
因此,親密關系必然伴隨著沖突。
如若和諧不沖突,除非不親密。
所以,不要企圖消除關系里的沖突,
更不要去嘗試尋找一段沒有沖突的關系。
因為需要和滿足永遠不可能一直恰恰好的匹配。
滿足的時候親密,不滿足的時候沖突。
親密關系,就是親密與沖突交替上場,如同晴天與雨天的交替。
看似無常沒有規(guī)律,又有著內在的交替規(guī)律。
婚姻情感咨詢
心理小貼士: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趨向老齡化,各種老齡性問題日益凸顯,類似張老先生喪偶渴望重尋伴侶的問題便是其中之一。
透過開明、勇敢的張老先生,我們似乎能窺視到隱藏在年輕人多姿多彩鮮活的社會后臺后這樣的一群老人;他們參與社會活動越來越少,子女們各自為夢想而奮斗,逢年過節(jié)才見得著面,每天坐在空蕩的屋子里說話無人應聲,日復一日地郁郁寡歡地默默生活,即使有找個老伴的想法也只是想想。我想對于生活中的你來說,如果你的親密關系還在能夠溝通與理解的時候,可以開始做得工作就是反思,思考你自己的情感需求是什么。
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和農村,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許多老年人把再婚視為“老不正經”,所以他們寧愿孤獨也不愿被人說閑話;其次是老人一般都喪失工作能力,只能靠退休金生活,有的甚至沒有退休金(例如農村老人),再婚在后生活要依靠子女,而一些子女會認為這不僅在經濟上,在老人生病需照顧等方面都是在增加負擔,從而加劇了老年人再婚的難度。心靈黃金比例:半糖的隱私差婚姻最可怕的狀態(tài)莫過于同床異夢,而恰恰這正是大多數夫妻會遭遇的磨難,剛在一起時希望成天膩歪分秒不離,婚后卻發(fā)現(xiàn),想再出去跟朋友把酒狂歡成了奢望,一個小時沒消息就會引起軒然大波,懷疑和被懷疑成為激1情的打磨者。
張老先生是有條件再婚的勇敢者,很值得我們欣賞。一旦結婚,婆媳關系、社會關系等問題都會接踵而來,這對于已經習慣于二人世界的情侶來說,無疑是一個威脅,他們害怕自己不能好好處理這些未知的問題,所以就有了放棄婚姻的打算。與此同時,通過張老先生的主動我們也更發(fā)現(xiàn)了老年人內心的孤獨和需求,要一下子幫老年解決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如果生活中我們都將單身老人找伴視為正常需求,就會大大降低阻力。在此希望我們用自己言行多理解、關愛老人,愿所有的老年人不再孤獨,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