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是以藏族樂器和各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為主的民族樂器生產(chǎn)制造企業(yè)。兼營制作國內各種民族樂器。該企業(yè)產(chǎn)品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時出口美國、日本、南非、智利等國。廣泛受到贊譽和好評。
“制作馬頭琴的木料軟硬程度很關鍵,其次是它的紋理對稱度、密度、硬度。”騰龍娓娓訴說,每一塊木頭都是有性格的,制作馬頭琴的過程也是與木頭溝通的過程。右手執(zhí)弓時,以虎口夾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桿上,無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馬頭琴不同部位雖由不同木材制成,可其中正梯形的共鳴箱與琴桿多用色木(又名五角楓)。色木又分為“北木”和“南木”,不同木質的馬頭琴在音色柔脆的表現(xiàn)上有很大差別。
有極個別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紅木或桑木等硬雜木制成,上下兩框板的中央開有裝入琴桿的通孔,左右側板上分別開有出音孔,琴箱正背兩面蒙以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繪民族圖案為飾,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琴頭、琴桿多用一整塊色木、花梨木、紅木或松木制作。琴頭呈方柱形,頂端向前彎曲,造型為雕刻精細的馬頭,既有奔馬的馬頭,也有立馬的馬頭,有的是在琴桿上端直接雕出,也有的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這里,還需要特別提到的是,馬頭琴是四度定弦樂器,換把是極其頻繁的,往往在倒換把位時容易出現(xiàn)音不準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時努力掌握各把的音位以及音位與音位之間的距離等問題。弦槽后開,多有槽蓋,兩側橫置兩個弦軸(左右各一)。
許多曲子拉熟以后,必須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為基礎。如果拉熟以后就不再慢練,就無法真的掌握這首曲子及其中涉及的技巧。
不會分段練習
很多人拉一個曲子,會一直從頭練到尾,總有錯音改不掉。針對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反復拉不熟悉,容易出錯的小節(jié),這才是練好一首曲子的關鍵。
片面“練習曲”
練習曲只是鍛煉技術的一個手段,但并不是是練習基本技術的“圣經(jīng)”,畢竟練習曲的內容少了很多音樂的律動性。其實把一些樂曲中的難點抽取出來練習,也不失為鍛煉技術的一個好方法。過度追求技術。
雖然沒有技術空談音樂就是“紙上談兵”,但是“音樂”本身,除了“音”以外,“樂”是更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