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目前我國苗木產(chǎn)業(yè)結構正面臨轉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 一是苗木市場總體處于供大于需;
■ 二是苗圃種植密度普遍偏大,影響苗的生產(chǎn)。
對保護地播種和露地播種而言,播種量要高于留苗量數(shù)倍。播種多必然會造成幼苗擁擠,生長空間和營養(yǎng)面積不足,為了保證幼苗成活,間苗刻不容緩。
01間苗,對苗木來說就等于一次重生。
間苗可以使苗木間空氣流通、日照充足,又能保證苗木生長和營養(yǎng)空間充足。苗木種植過密,會造成苗木高徑比、高冠比比例失調(diào),也就是說苗木光長個頭,沒有粗度,根系也不發(fā)達,樹冠也很小,這樣生長會影響苗木的質(zhì)量。
有些苗農(nóng)心疼苗子,不舍得間苗,這就會因為舍不得而造成更嚴重的損失。無論過密的苗木是否賣得出去,都要間苗、去除,否則當斷不斷必受其亂。
播種方式
大田育苗時,整地用低床或低垅。播種方法為條播,行距15厘米。播種深度為2厘米~3厘米。播種量225克~300克/平方米。播后可以覆蓋地膜或細碎作物秸稈。
容器育苗時,采用可降解的網(wǎng)袋、紙袋、塑料缽做育苗容器,常用規(guī)格有5×10厘米、8×12厘米、10×15厘米、18×22厘米等。此法是提前創(chuàng)造條件在休眠期斷根,苗木種植在容器中養(yǎng)護,如木箱﹑柳竹筐﹑花盆?;|(zhì)可用人工配比輕質(zhì)營養(yǎng)土,配制1∶2的糞土、黑沙土作為裝袋的營養(yǎng)土。每個容器內(nèi)播種2?!?粒,播種后覆土2厘米左右。[分頁]
苗期管理
出苗率達40%左右時,應撤除覆蓋物。用地膜覆蓋的,應及時破膜放苗。用作物秸稈覆蓋的,分2次~3次撤除覆蓋秸稈。
苗高10厘米時可間苗、定苗,株距8厘米~10厘米。定苗后,每10天~15天灌溉并施肥一次,施尿素7.5克~12克/平方米,或腐熟人糞尿750克~1000克/平方米。9月份后,停止施氮肥和灌溉。
適時中耕除草,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見草就除,每除必凈。
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發(fā)生于6月~8月的雨季;蟲害主要是蚜蟲,以chun夏之交發(fā)生較重。
苗木出圃
荒山造林用苗木應達到如下規(guī)格:容器苗雨季造林地徑0.4厘米以上、苗高50厘米以上;1年生苗木地徑0.7厘米以上、苗高80厘米以上;2年生苗木地徑1.2厘米以上、干高1.2米以上。
園林綠化用苗木應達到如下規(guī)格:行道樹干高3米以上,胸徑6厘米以上,根幅或土球45厘米~55厘米;風景林用苗木干高2米以上,胸徑3厘米以上,根幅或土球30厘米~40厘米。園林綠化用苗木應達到如下規(guī)格:行道樹干高3米以上,胸徑6厘米以上,根幅或土球45厘米~55厘米。園林綠化所用苗木的等級劃分,其公共標準按DB41/T308-2008執(zhí)行。
采用出圃方式時,休眠期采用裸根出圃,生長季節(jié)采用帶土球出圃,土球直徑應為苗木直徑的6倍~8倍,容器育苗帶容器出圃,帶土球出圃的苗木單株,用草繩或塑料繩纏繞土球包裝,裸根出圃苗木根系醮泥漿,每50株或100株打捆。1.大木箱囤苗法針對大規(guī)格落葉喬木,如胸徑超過20cm的銀杏,按照施工計劃及場地條件,在發(fā)芽前進苗。起苗后應及時運輸,運輸過程中苗木與車廂之間用軟體材料填充,以避免損傷苗木。
基質(zhì)要疏松既能氣又保濕的基質(zhì)是根系生長的良好基礎,所以換盆或分株時要因地制宜地選擇幾種基質(zhì)混合使用,如將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巖按3:2:1的比例混合。
換盆時先在盆底墊上一層混合土,將花苗從老盆中取出,不要除去原來的培植土,直接放在花盆內(nèi)再加上混合土即可。5克~12克/平方米,或腐熟人糞尿750克~1000克/平方米。分株時,輕輕拍打花盆,連根取出植株,輕輕敲去部分培植土,再將植株分為2-4株一叢(一般每叢應有3個芽眼以上),另栽新盆,覆土到根頸交界處,然后輕輕拍實即可。換盆或分株時如發(fā)現(xiàn)有變黑壞死的根應及時剪去,還應晝避免植株沾上基質(zhì)。
病蟲害要預防紅掌一般較抗病蟲,但也要避免蝸牛、蛾類幼蟲、蚜蟲等危害。常見的病害有xi菌性葉枯病、tan疽病、根腐病、疫病等,病害關鍵在于預防,可每隔1個月左右用小壺噴殺菌劑一次,可用代森錳鋅、多菌錄、托布津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