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MIDI教室——MIDI介紹
MIDI要形成電腦音樂必須通過合成。早期的ISA聲卡普遍使用的是FM合成,即“頻率調(diào)變”。它運用聲音振蕩的原理對MIDI進行合成處理,由于技術(shù)本身的局限,效果很難令人滿意。聲卡大都采用的是波表合成了,它首先將各種真實樂器所能發(fā)出的所有聲音(包括各個音域、聲調(diào))進行取樣,存儲為一個波表文件。在播放時,根據(jù)MIDI文件記錄的樂曲信息向波表發(fā)出指令,從“表格”中逐一找出對應(yīng)的聲音信息,經(jīng)過合成、加工后回放出來。由于它采用的是真實樂器的采樣,所以效果自然要好于FM。一般波表的樂器聲音信息都以44.1KHz、16Bit的精度錄制,以達到真實的回放效果。理論上,波表容量越大合成效果越好。根據(jù)取樣文件放置位置和由微處理器或CPU來處理的不同,波表合成又常被分為軟波表和硬波表。
MIDI教室概述
電腦音樂是由作曲技法加電腦科技而成的一種現(xiàn)代作曲方式,由電腦,鍵盤,音源三部分組成.知識內(nèi)容分為兩部分:MIDI和音頻.前者主要是以伴奏(作曲技法加電腦技能),后者以錄音系統(tǒng)加電腦技能完成。
電腦音樂本著為作曲服務(wù)的態(tài)度,使學生的作曲技法很快的在實際音響上有了體現(xiàn).普系學生有了一定的打譜能力和伴奏寫作能力。
MIDI教室——音源的由來
目前,音源有軟件音源,也有硬件音源。硬件音源便宜的音色太爛,音色好的又太貴,我就暫且不說硬音源了,但咱中國人牛啊,而且還有俄羅斯人做后盾,所以咱用軟音源不用錢。而美國人則是用不起軟音源的,才用硬音樂。
每一套軟音源的由于采樣精度的不同,大小也不同,從幾M到幾十G,甚至幾百G都有。我的一套維也納的交響音色全套,就幾百G。所以我在上述才會推薦1T的硬盤。
以前的軟音源很多都要寄于縮住軟件上才能使用,現(xiàn)在很多新開發(fā)出來的音源都可以獨立使用,但只能演奏,并無法寫midi信號。而音樂制作的過程,就必須把音源寄于縮住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