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三大士在正殿的佛像背后,宜昌貼金觀音菩薩銅雕,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觀音或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的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金毛犼。文殊“頭戴五髻冠,右手持智劍,左手執(zhí)青蓮華”代表智慧。普賢右手執(zhí)金鋼杵,左手執(zhí)金鋼鈴,頭戴五佛寶冠。蓮花象征著純潔與高雅、清凈和超然,并且蓮花的花死根不死,來年又發(fā)生,象征人死魂不滅,不斷輪回中。
圣觀音亦稱正觀音、圣觀自在,是諸貼金觀音菩薩銅雕的總體代表,其形像具如上述。即通常所說的觀音。
馬頭觀音以馬置于頭,亦稱馬頭大士,觀世音的自性身。形像憤怒威猛,摧伏魔,故亦稱“馬頭明王”。
常見的站姿貼金觀音菩薩銅雕。常見的站姿觀音菩薩雕像就是我們常說的楊柳觀音或者說滴水觀音菩薩,一般可見到的場所有大型廣場上、寺廟殿內、道場內以及個人住宅。站姿觀音菩薩除了凈瓶觀音還有我們民間故事所稱的招財觀音、如意觀音菩薩等等,這一類觀音菩薩的面相通常是會比較慈祥、隨和,可以增強親和力,讓人們更樂于去接近他們,從中感受菩薩的慈悲。作為西方三圣之一出現(xiàn)時,貼金觀音菩薩銅雕和大勢至菩薩分別站在阿彌陀佛的兩側,那時的觀音菩薩像則更加專注、更加莊嚴,因為要輔助阿彌陀佛宣揚佛法,接引眾生。如果你看到一尊坐姿觀音菩薩雕像,那這個地方一定是將貼金觀音菩薩銅雕作為主要佛像進行供奉。站姿觀音菩薩通常還會有雙面觀音雕像、三面觀音雕像甚至是四面雕像出現(xiàn),每一面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有名的多面觀音菩薩雕像就是海南三亞的南海觀音雕像。
貼金觀音菩薩銅雕手持一枝含苞未開的蓮花,斜放胸前。腳底下踩著一片蓮葉,所以這種造型的觀世音菩薩便是三十三觀音之一的一葉觀音,也有叫做蓮葉觀音、南溟觀音。關于一葉觀音菩薩的傳說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觀音菩薩乘坐一片蓮葉阻擋了洪水,解救了受災百姓,百姓感恩貼金觀音菩薩銅雕的大慈大悲便捐錢造了觀音島供奉蓮葉觀音像。然而事實上,觀音佛像并非千篇一律,這里并非指觀音的造型設計,而是指觀音的類型。還有一種說法則是一個僧在乘船時遇到風暴,心中默默祈禱觀音菩薩的保佑,后來便看到觀音菩薩踩著一片蓮葉,這時狂風暴雨也就停止了。
貼金觀音菩薩銅雕,是以手持凈瓶和柳枝而得名。圓光觀音,是背部有火焰邊圓形背光而得名。游戲觀音,是乘五色祥云.左手按偏頰,游孔法相界之狀。白衣觀音,即穿白色衣袍之相的觀音,又名“白衣大士“。蓮臥觀音,合掌,結跏趺坐于池水蓮花之中。貼金觀音菩薩銅雕,是唐代畫家周防所創(chuàng)式樣,觀音坐著觀看水中之月,左腳放在蓮花上,右腳抬起,用膝蓋托著伸出的右手臂,左手支撐上身,略向后傾,頭微微向前俯。作為一個雕刻師首先要了解所要雕刻的題材它表達的意義,帶著敬畏之心與普世精神用刻刀慢慢雕琢出心中信仰,并且能把這份精神傳達給每個看見它的人。風貌秀逸。一葉觀音,為乘坐一葉蓮瓣渡海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