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噴錨支護有哪幾種
噴錨支護有哪幾種
噴錨支護主要分錨桿掛網噴砼和土丁掛網噴砼兩種。拉桿進入了巖石進行錨固的叫錨桿,否則是土丁。工順序是安裝對中架、打眼、安裝鋼桿、壓漿硬化后做拉拔試驗,焊鋼筋格架、掛網噴射混凝土。在松土、填土、軟土上進行支護時不得先挖成高坡面再噴錨支護,必須自上而下分層進行以確保施工安全。
噴錨支護的適用條件
根據圍巖的地質條件,可以采用多種支護形式,使用條件如下:
①單獨采用錨桿,一般只用于局部;
②單獨采用噴射混凝土,有時也只用于局部;
③錨桿結合噴射混凝土,多用于地下洞室的頂拱和邊墻;
④錨桿和噴射混凝土,加設單層或雙層鋼筋網,可提高噴層抗拉強度和抗裂能力,從而提高支護能力;
⑤錨噴加金屬網,并在噴層內加設工字鋼等型鋼作成的肋形支撐。上述各種形式的錨噴支護,所采用的錨桿根數、深度、間距,噴層的厚度以及金屬網和肋形支撐的尺寸等,均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為搞好支護還需要進行圍巖變位和變形等現場量測工作。錨噴支護常緊跟開挖掘進,平行作業(yè),特別是在隧洞或地下廠房施工中采用分部開挖的方式時,可隨著開挖斷面的擴大,邊挖邊噴,直至全斷面完成。
噴錨支護常見事故的原因分析
地表水的破壞作用
噴錨支護結構不阻礙主體施工,能發(fā)揮邊坡土體的自立能力,卸載后坡面土體能繼續(xù)排水、固結,可進一步提高土體與噴網組成擋墻的穩(wěn)固性;噴網、上下排水設施、降水井構成了對邊坡土體的防水保護;嵌人坡體的土釘(錨桿)能對擋墻產生錨拉力,形成“外支撐”。
依據邊坡的自立和錨固要求,在抗剪強度高的老粘土地域中使用噴錨支護應該為理想,但很多事故卻發(fā)生在此地域,其共同特點是伴有“強降雨” 和 “地下管道、箱涵漏水”,可見地表水對邊坡的自穩(wěn)能力有強烈的破壞作用。
首先,噴網對外起防水作用,若內側有水源(下水道漏水、坡頂未良好封閉),也會阻礙水的排出,形成出水量小于進水量的狀態(tài),隨著土體含水量的增加,抗剪強度會明顯下降,坡頂未封閉時,雨水滲入使土體軟化,終引發(fā)邊坡的失穩(wěn)(圖左)。
其次,老粘土的裂隙易發(fā)育性使管道、箱涵的漏水常順著土中的縫隙流出,強降雨使水壓和流速猛增,縫隙被沖刷成滑移面,與滲水共同作用形成滑坡;如果滲水不充分,可能出現“上穩(wěn)下垮”的破壞形式,只在邊坡下部“撕”開口子
其三,老粘土具有超固結特點和濕脹干縮潛勢,滲水不僅破壞土的固結特性,產生的膨脹力也足以克服支護的錨固力,使噴網被“擠”破,邊坡喪失自立能力,錨固力失效。
掛網噴漿施工技術要求
掛網噴漿施工技術要求
1、掛網噴漿時在清理、加固、潤濕的巖面上噴射層混凝土,初噴混凝土厚度為60㎜,待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進行掛網,第二層掛網噴漿前,先用高壓風、水清除其上的浮皮及松渣,并潤濕表面,后一次噴至設計厚度120㎜。
2、為減少回彈,噴嘴到工作面的距離應保持在80~100㎝,噴射角度控制在900±50以內,噴頭按螺旋形跡(直徑300㎜左右)一圈一圈地移動,混凝土噴射完成后應保證噴射面平整,潤濕光滑,無干斑或滑移現象,控制厚度的標志事先做好。
3、鋼筋網編網前應清除鋼筋污銹,為保證鋪設鋼筋網與坡面保持基本平行,在坡面上應設置一定數量出露巖面的短錨釘,與網筋連接。面層鋼筋網上下層間的搭結位置應錯開,搭結長度不小于20d,圓鋼末端做成1800彎鉤,鋼筋網的交點用隔點式焊接或滿扎,鋼筋網與錨桿連接時,采用焊接固定。
4、噴混凝土終凝2小時后即開始噴水養(yǎng)護,14天內保持濕潤狀態(tài)并不得受水流直接沖刷。
5、噴射砼施工要求對受噴面上的松動巖塊和強風化土進行徹底清理,對一些凸凹較多的區(qū)域應注意局部修坡或采用短鋼筋局部錨固,然后采用高壓風、水徹底清理并潤濕表面,同時盡量保持壁面的粗造,以確?;炷僚c巖石間有足夠黏結力,對遇水易潮濕、泥化的巖層,則應用高壓風清掃巖面;埋設控制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