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寺內布有天池一局,獨具匠心,既無走水涵道,又無排水顯溝,而用鵝卵石鋪砌成八卦圖案的池底,從不溢漲雨水,一種難以尋覓的小小草,長年稀落生長在石縫之間,據(jù)說可以入藥。墻上詩書壁畫,匾額皆出自名家,脈脈流風,因而聞名遐邇。自明清鼎盛時期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揭陽民間藝術人才輩出,涌現(xiàn)出眾多杰出藝人和名匠,在粵東乃至全國同行業(yè)中占據(jù)重要位置,享有較高聲譽。墨寶“眾薌國”堂匾,是清代貢生郭銅君所書,盛傳當時是用舊衣布捻成團蘸墨汁代筆寫就的,鐵畫銀鉤,蒼勁飄逸,稱之為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