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 進行認證的好處:
一般說來,好處分內外部:內部可強化管理,提高人員素質和企業(yè)文化;外部提升企業(yè)形象和市場份額。具體內容如下:
一、強化品質管理,提高企業(yè)效益;增強客戶信心,擴大市場份額
就可以確信該企業(yè)是能夠穩(wěn)定地提供合格產品或服務。
二、獲得了國際貿易——“通行證”,消除了國際貿易壁壘
主要是產品品質認證和ISO9000品質體系認證的壁壘。
三、節(jié)省了第二方審核的精力和費用
在現代貿易實踐中,第二方審核早就成為慣例,又逐漸發(fā)現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個組織通常要為許多顧客供貨,第二方審核無疑會給組織帶來沉重的負擔;另一方面,顧客也需支付相當的費用。因為作為方申請了第三方的ISO9000認證并獲得了認證證書以后,還可以免除認證機構對企業(yè)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重復認證的開支。
四、在產品品質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五、有利于國際間的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正好提供了這樣的信任,有利于雙方迅速達成協議。
六、強化企業(yè)內部管理,穩(wěn)定經營運作,減少因員工辭工造成的技術或質量波動。
七、提高企業(yè)形象。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統籌兼顧、注意方法。要注重科學性和實用性。在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通過宣傳、培訓、指導等形式,使企業(yè)的全體員工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做到知之、懂之、用之,而且要利用經濟的、市場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認真解決好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服務、督促、落實和有效監(jiān)控問題。此外,我們還要認真研究和揚棄原有的一系列質量管理范疇內的好經驗、好形式、好辦法,使之與ISO9000體系的主旨和要求達到統一,得到提升。既有的放矢,用虛懷若谷的胸懷,查漏補缺,解決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問題,又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體現行業(yè)的特點和企業(yè)的現狀,穩(wěn)步推進,積極穩(wěn)妥。
iso認證體系咨詢組織可采用下面一種或多種方法進行,也可采用其他的評審方法。采用評審方法的考慮因素應是科學、有效、經濟、簡便、實用、宜達到評審目的和要求。
1、列表評審法
將需要評審的項目和要求列入表內,并按某一評審標準逐一評價。評審項目和要求可視每次管理評審的目的、情況而異。
2、集體討論評審法
通過評審會等形式,集思廣益,廣泛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形成評審報告。如采用評審會討論,事前應將議題、要求通知有關部門人員,使與會人員做好充分準備。
3、專題研討評審法
將所需管理評審的項目和要求,分為幾個專題,事先分發(fā)非有關部門和人員。屆時將專題報告匯總形成管理評審報告。
4、問題導向評審法
列出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實際的和潛在的問題,外部的和內部的所有問題,逐個分析論證,提出改進建議,后形成評審報告。
5、統計分析評審法
通過統計組織的市場銷售額、占有率、產品質量合格率、顧客投訴率、內部審核的結果、內外故障損失成本資源利用率、能耗節(jié)約、事故率、職業(yè)健康狀況指數等數據,按評審目的和進行分層分類分析,將統計分析結果、結論和建議形成評審報告。
在獲證之前體系運行的時間調查中,同時填報獲證前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時間和已獲證年限的組織共5771家。
數據顯示,近幾年,用6個月或更短實施時間獲得認證組織的比例已呈增長趨勢。認證持續(xù)時間已超過10年的組織中,只有三成的企業(yè)用了6個月或更短時間實施體系并獲得認證。與此相比,在過去的3年內獲得認證的組織中,超過六成的企業(yè)在6個月或更短時間內實施體系并獲得認證,其中有超過一成的企業(yè)在3個月或更短時間內實施體系并獲得認證。
從短期認證的可行性分析,由于大中型企業(yè)業(yè)務流程和員工規(guī)模等客觀因素,決定了大中型企業(yè)制定質量管理體系的周期較長,不存在短期內獲證的可能。而規(guī)模較小、員工人數較少的小微企業(yè),獲證時間較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不同規(guī)模企業(yè)在管理水平上存在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