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鍛造件有什么冷卻方法?
(1)爐冷:鍛件鍛造后直接裝入爐中按的冷卻規(guī)范緩慢冷卻。由于爐冷可通過控制爐溫準確控制冷卻速度,因此適于高合金鋼、鋼鍛件及大型鍛件鍛后冷卻。一般鍛件的入爐溫度不低于6℃~65℃,爐內(nèi)應事先升至與鍛件同樣溫度,待爐冷件裝爐后幵始控制冷卻速度。一般出爐溫度不應髙于1℃~15℃。常用的冷卻規(guī)范有等溫冷卻和起伏等溫冷卻。
(2)控制冷卻:對于某些鍛件控制冷卻,例如T12、GCrlS、9CrSi等鋼鍛件,終鍛后用噴霧冷卻到6℃~65℃,然后再放人坑內(nèi)緩慢冷卻,避免產(chǎn)生粗大網(wǎng)狀碳化物,又產(chǎn)生裂紋。
(3)等溫退火:白點敏感性鋼鋼錠鍛后冷卻很重要,停鍛后直接進行擴等溫退火,產(chǎn)生白點。
液態(tài)模鍛造件缺陷的分類
液態(tài)模鍛造件缺陷的分類
1.形狀、尺寸偏差 包括:模膛填充不滿;高向尺寸偏差;尺寸精度低。
2.表面缺陷 包括:冷隔;擠壓冷隔;表面起泡;表面夾雜;表面粘焊與粒狀溢出物;塌陷;擦傷。
3.缺陷 包括:氣孔;縮孔和縮松;夾渣和夾雜;擠壓偏析;異常偏析;枝晶偏析。
4.裂紋 包括:熱裂;縮裂;冷裂。 液態(tài)模鍛件缺陷特征、產(chǎn)生原因與對策 模膛填充不滿 制件棱角處未充滿,甚至不成形,頭部呈光滑圓孤狀。
模具鍛造件鍛件圖的設計時須考慮的問題如下:
確定鍛件公差和機械加工余量 鍛件的實際尺寸由于型槽磨損變形、冷縮不均、鍛不足欠壓、上下模錯移和鍛件表面氧化與脫碳等原因,總使鍛件的公稱尺寸有的偏差。因此,應規(guī)定出實際尺寸與公稱尺寸正負偏差的允許值,即鍛件尺寸的公差。 在鍛件上,凡是要進行機械加工的部位,都應留有機械加工余量,余量的大小除決定于機械加工的要求(與件形狀和尺寸、加工精度有關)外,還受模鍛工藝所能的鍛件公差的影響。鍛件公差和余量的確定方法,是根據(jù)模鍛設備類型和鍛件形狀尺寸來確定的。
大型鍛造件高溫形變淬火的韌化
將鋼加熱至穩(wěn)定奧氏體區(qū)保溫1段時間,在該溫度進行變形,利用鍛后余熱直接淬火,獲得馬氏體組織。高溫形變淬火對材料無要求,碳鋼、合金結(jié)構鋼鍛件都可以應用,例如連桿、曲軸、葉片、彈簧等;通常的鍛造條件都可以實現(xiàn),容易設置于生產(chǎn)流程中。 韌化:高溫形變淬火加上適當?shù)幕鼗鹛幚?,可以在鋼的度的同時,鋼的塑X與韌X,鋼的脆斷能力,從而件在復雜載荷下工作的X。目前高溫形變淬火的力學X能指標:拉度21~27Pa,屈服度19~23Pa,延伸率7~1,斷面收縮率25~4。 高溫形變淬火與低溫形變淬火的化機理有許多相同之處,如馬氏體細化、碳化物相的析出、點陣缺陷的繼承等。但是,兩者變形溫度不同,化機理也有其不同之處。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鋼在高溫變形時,形變奧氏體所獲得的錯位,其密度雖然因高溫的作用有所減少,但同時卻發(fā)生位錯結(jié)構的重新排列-多變化的結(jié)果。多變化的結(jié)果,分散在晶粒的雜亂位錯大部分小時,代之以穩(wěn)定X的亞晶組織,即由位錯墻構成的網(wǎng)絡組織;同時,過高的應力集中區(qū)域也在位錯的熱運動中消失。這種網(wǎng)絡位錯結(jié)構以及晶內(nèi)應力集中,是理想的組織狀態(tài)。隨即進行淬火而獲得馬氏體組織,此馬氏體組織繼承了這種良好的組織而細化,而后再加以適當?shù)幕鼗鹛幚?,可以在鍛件度的同時,保持良好的組織而細化,而后再加以適當?shù)幕鼗鹛幚?,可以在大型鍛件度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塑X和韌X。而1般的淬火回火處理常帶來著塑X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