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出發(fā)展增收的新路子,該村在立足實際的基礎上,推廣紫穗槐種植。由于其耐干旱能力強,對光線要求充足等,很適合在當地培植。且紫穗槐可用種子繁殖及進行根萌芽無性繁殖,萌芽性強,根系發(fā)達,每叢可達20-50根萌條,平茬后一年生萌條高達1-2m,2年開花結果,種子發(fā)芽率70-80%。枝條細長柔韌,通直無節(jié)。粗細均勻,生長快,植株自地表平茬后,新枝當年可高達1.5m左右。強壯的株叢可萌生15-30個萌條,可割條10~20年,可編織各種生產和生活用具?;ㄆ诤荛L,是北方初夏時節(jié)的蜜源植物,能改良土壤。側根發(fā)達,萌芽力強,是固土護坡的優(yōu)良樹,被廣泛用作公路護坡、編織行業(yè)、蜜源植物等,具有廣闊的開發(fā)前景。目前,紫穗槐栽植工作正在有序進行,該村計劃將在今年完成約2500株紫穗槐栽植工作。

研究表明,起壟溝植方式下壟溝內可匯集灌溉水和降水,提高土壤含水率;在0~40 cm土層起壟處理比未起壟處理的土壤鹽分低15.7%,起壟溝植處理可以形成“高水低鹽”的水鹽環(huán)境,從而使紫穗槐的成活率、株高、冠幅均高于未起壟處理。2種種植方式下,隨量增加脫鹽效果越顯著,紫穗槐的成活率、株高、冠幅指標隨量增加而增加;灌溉定額為9 750和11 250 m3/hm2時,紫穗槐生長指標無顯著差異。

一種樹木,葉子、花大體相似,名字也有“洋”,“笨”之分。這就是洋槐和國槐(鄒平俗稱笨槐樹)。大約“五一”左右是洋盛開的季節(jié),潔白如玉、香清馨遠、味淡悠長,是游人賞花,蜜蜂釀蜜的季節(jié)。洋槐又叫刺槐,原產自美國東部,清末才從歐洲引入中國,因為適應力強,很快就在中國南北各地廣泛栽植。因為洋槐樹有著強旺的生命力,只要有少許的毛根,栽上就能成活,這足以使其對抗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鄒平黃山上就覆蓋著漫山遍野的洋槐樹。小時候只要有空地的地方就有洋槐樹,因為有刺,果園和沒有院墻的人家用洋槐做籬笆墻,洋槐樹葉能喂豬,喂小兔子,當然人們喜歡的就是洋了。洋不但能生吃,還能烙制和做包子、菜餅餡。有微毒,食用前要先用開水焯一邊,用涼水再淘一遍,放到冰箱里冷凍隨吃隨用。過去人們把洋拌上面粉或玉米粉,烙成糊餅吃,有一絲淡淡甜味。說實話,不怎么好吃,嘗個鮮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