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國外鋁合金碼頭的成功經(jīng)驗,經(jīng)過多年技術攻關。浮橋(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梁)編輯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百科科學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終于開發(fā)出了新型的鋁合金游艇碼頭,新型鋁合金游艇碼頭采用航海級的6061鋁合金,T6熱處理,MIG焊制而成,表面經(jīng)過科學的處理,增強了框架的抗1氧化能力和抗腐蝕能力,可選用進口戶外防腐松木,塑木,坤甸木作為鋪板材料。經(jīng)過嚴格測試,產(chǎn)品質(zhì)量接近國外先進水準。
經(jīng)過數(shù)次重修和改建,現(xiàn)橋身長401.45米,其中引橋長236.1米,孔橋149.7米,回瀾閣處三角形橋頭長15.65米。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示范點之一。棧橋南端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回瀾閣',閣頂覆以黃色琉璃瓦,周圍有24根圓形亭柱,閣占地151平方米,總建筑面340平方米,閣內(nèi)為兩層圓環(huán)形亭堂,中央有34級螺旋式階梯,登樓遠眺,前海景色盡收眼底,即為青島十景之一'飛閣回瀾'
泉州浮橋北宋皇佑初年(1049年),泉州郡守陸廣造舟為梁,名曰“履坦”,一名“浮橋”。至元豐七年(1084年)轉(zhuǎn)運判官謝仲規(guī)再修,斷舟以續(xù)梁道,改名“通濟”。紹興三十年(1160年),提刑浮橋陳公與弟賀州同謀,樞密口公及僧文會助之,建石橋,長八十丈,翼以扶欄.郡乘邑志均載其事。關此浮橋,名太守王十朋記之以詩,有“刺桐為城石為筍,萬壑西來流不盡,世無剛者橋豈成,名與萬安同不泯。海關大樓始建于1992年10月,共26層,地上24層,地下2層,139?!泵鞔煲h也其略。如今,浮橋的兩端橋頭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中間一截橋身悵然面對正在拓寬的筍江新橋。伴隨著浮橋的斷塌,泉州名景之一“筍江月色”再也無處尋覓,只有幾個殘留的橋孔,在秋風中顧影自憐。

龍游浮橋南宋·翁卷詩《泊舟龍游》:未得橋開1鎖,去舟難自由。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臥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這首詩記敘了行舟衢江夜泊龍游的所見所感。將原橋的鋼木結構部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34排樁通透結構,橋面鋪以水泥,同時將橋面高度提高了0。首句提及的橋為浮橋,橫跨古鎮(zhèn)茶圩與今驛前村。浮橋中設有活動橋板,有船舶經(jīng)過,需移開活動橋板,船過后,恢復原樣,以便行人通過浮橋?!拔吹脴蜷_1鎖”,估計是暮色1降臨,為安全起見,不予放行。若是白天,貨船經(jīng)過需交納厘金才能“開1鎖”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