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原因
連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為因素,主要原因由于連續(xù)種植一類作物,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積累,形成病土,年年發(fā)病。如茄科蔬菜連作,疫病、枯萎病等發(fā)生嚴重;西瓜連作,枯萎病發(fā)生嚴重;姜連作,可導致嚴重的姜瘟;草莓連作2年以上則死苗30%~50%。施肥不當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氮肥可刺激土傳病菌中的鐮刀菌、輪枝菌和絲核菌生長,從而加重了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自1993年我國棉花黃萎病大爆發(fā)以來,幾乎連年大發(fā)生,與棉田大量使用化肥,土壤中有機物質大量減少有關。線蟲侵害土壤線蟲與病害有密切關系。土壤線蟲可造成植物根系的傷口,有利病菌侵染而使病害加重,往往線蟲與真菌病害同時發(fā)生,如棉花枯萎病與土壤線蟲密不可分,在美國棉花枯萎病稱為枯萎—線蟲復合病害。
土傳病害的防治誤區(qū)
1.對病害診斷不清,胡亂用藥。如白菜根腫病有一些農戶誤認為是線蟲引起,而使用了線蟲藥劑防治。如青枯病與枯萎病的診斷不準,細菌病害誤用了真菌藥劑防治,造成沒有對癥下藥,防治效果不好。
2.不注重前期的預防工作,病害發(fā)生時才開始用藥。導致土傳病害的發(fā)生不能很好得到防治,甚至造成作物減產、絕收。
土傳病害如何防治
1.消滅菌源 利用溫室封閉性能好的特點,在暑季室內作物換茬時,采取水淹、或火燒、高溫燜室等技術措施,鏟除室內土壤中殘留病菌,凈化土壤,力爭室內無菌,杜絕以上各類病害的初次侵染。常年連作溫室配合80%乙蒜素4000g/公頃,即260g/畝進行土壤處理,消滅土壤殘留越冬菌落,或用土壤菌毒消50%尿酸,每畝使用500-1000g能有效殺滅土壤中的細菌、真菌和病毒。
2.加強管理 注意肥料安全選擇,尤其注意施用的有機肥料,必須經過發(fā)酵,高溫處理、充分腐熟。
3.實行輪作 這是防治土傳病害經濟有效的措施,合理進行作物間的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對預防土傳病害的發(fā)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輪作的年限不一樣,一定要掌握好輪作的時間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