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混流泵的結構特點
混流泵的結構特點混流泵與離心泵和軸流泵相比,其揚程低,流量大,所以葉輪形狀比較特殊。由于葉輪的進口直徑與出口直徑相差較小,流道寬度與出口直徑的比例相對較大,因此蝸殼的相對寬度比離心泵大。葉片從進口到出口均為扭曲形,葉片出口邊傾斜,工作時產生離心力和推力,水流從葉輪出口流出的方向,既不是徑向(如離心泵),也不是軸向(如軸流泵),而是介于二者之間的斜向,故混流泵也稱為斜流泵。低比轉數葉輪是封閉的,有前后蓋板,與離心泵葉輪類似;中國研制的混流泵中,蝸殼式的揚程5~12m,流量900~4000m3/h。高比轉數葉輪是開敞式的,與軸流泵類似。蝸殼式混流泵結構簡單,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性能好,南方地區(qū)排灌應用較多。它與單級單吸懸臂式離心泵相似所不同的是,葉輪中葉片形式不同,蝸室比離心泵大,泵的基礎地腳座一般設在泵殼下面一泵蓋端面與葉輪之間留有規(guī)定的軸向端面間隙,并可用增減紙墊的方法進行調整,密封裝置由填料函、填料壓蓋和鉛粉(或油浸石棉盤根)組成,其作用是防止啟動時空氣進入泵內及運行時泵內的水大泄漏、軸套的作用是當填料對軸過量磨損時可以及時更換軸套而小必更換軸。軸承內應有適量的油脂,軸承上的防水圈可防止水進入軸承體內。
立式導葉混流泵與軸流泵相似,導葉式混流泵運行時產生的徑向力,由上、下兩個橡膠軸承承擔二其軸向力南電動機座或傳動裝置上的推力軸承承擔。與蝸殼式混流泵相比,其徑向尺寸較小,但其結構比較復雜,水力性能也較差。
臥式混流泵的特點及結構
臥式混流泵具有離心泵和軸流泵的中間性能,與軸流泵相比,率范圍寬,在全范圍內軸功率大致相等,可以在關死點運轉。用于下水道、農田排灌、排洪水、防止海潮排水。軸流泵和混流泵運行時常見的問題
軸流泵和混流泵結構比較簡單,操作也不復雜,運行比較可靠。但若制造質量不高,安裝不當,操作保養(yǎng)不善,修理不及時等,有時也會發(fā)生一些故障。1.出水不足,或不出水。
對軸流泵的原因可能是:葉片磨損,斷裂或淹沒深度不夠,或葉片安裝角度太小和葉片裝反等;轉動方向不對,或轉速沒有達到設計要求;揚程過高和配套功率不足。對混流泵的原因可能是:葉輪損壞 ;3.當水流通過間隙時,由于速度增加而壓力降低,容易發(fā)生間隙汽蝕。進水管里的空氣未排盡,或進水管,填料漏氣;水泵轉向不對,或轉速過低;吸程過高或總揚程過高,或閘閥、管道上有障礙物阻塞;配套功率不足等。
根據水泵出水不足或不出水的原因,進行處理。如葉輪損壞,葉片角度偏小,葉輪反裝,轉向不對,轉速不足,管道障礙,真空度不足,功率不足等要按要求調整改進,使水泵正常運行。若系揚程過高,應先查明管道系統(tǒng)的裝置情況,研究減少損失揚程,從而降低水泵總揚程;其次研究能否提高水泵轉速或增大葉片安裝角度。若兩者均不能解決,就需更換水泵或采用水泵串聯辦法了。5~22mHW型混流泵優(yōu)點結構簡單、使用可靠、裝修方便,而且效率高、體型小、重量輕。
2.動力機超負荷超負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流量、揚程超過設計范圍。解決的辦法因泵而異,軸流泵用降速和減小葉片角度的辦法,混流泵用節(jié)流、降速和車削葉輪等辦法。
(2)水泵轉速超過規(guī)定。根據比例律,水泵功率隨轉速的三次方而增加,應實測水泵的運行轉速,以核算是否超過額定轉速。
(3)水泵轉動部分發(fā)生障礙,如葉片上繞有雜物,傳動軸彎曲,葉片和泵殼摩擦,軸承損壞,傳動皮帶過緊等,有時因填料壓得太緊,管道阻塞也會出現動力機超負荷現象。排除障礙,水泵就可正常運行。
(4)出水管口拍門未打開或開啟角度不足。拍門的開啟角度取決于門體自重、浮力、水流沖力及緩沖外托力。當開啟角度達到50°時,門體的損失水頭已經很小,所以一般要求開啟角度應大于50°~60°。
3.水泵運行時發(fā)生雜聲和振動,它的原岡也是多方面的。
(1)葉片外圓與泵殼摩擦,泵軸彎曲使軸承磨損過大,贏接傳動的兩軸心沒有對正,葉片上繞有雜物以及異物落入泵內等,都會引起雜聲和振動,應停機檢驗校正,排除障礙。
(2)底腳螺絲松動,泵軸與傳動軸上的螺帽松動,聯軸器螺絲松動等,均應逐一檢查,將松動部分固緊。
(3)發(fā)生汽蝕現象。應檢查分析發(fā)生汽蝕的原因,加以處理,如系吸程過高,就應降低水泵安裝高度。
(4)同一進水池內,數臺水泵排列不恰當,在水泵運行時,互相干擾,產生漩渦,使大量空氣進入泵體,引起振動,應重新合理布置水泵,減少相互干擾。
(5)軸流泵在馬鞍形拐點段運行,也易發(fā)生振動和雜聲,要避開這一段才好。
混流泵的性能特征
混流泵的性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