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檢查一下要用到的磚雕能否有破損(仿古磚雕細小的破損能夠用補孔料修補),如無破損即可停止第二步。肯定一下要裝置的墻體能否適宜,如很薄的石膏板或者木板是的承重上限很小,不合適掛磚雕裝飾,所以做好在結實的磚體墻上裝置。 依據(jù)設計計劃,肯定裝置的高度和位置,并做好標志。在仿古磚雕上找厚實平整的位置用手鉆10號鉆頭打孔。依據(jù)磚雕的外形和圖案肯定位置,依據(jù)仿古磚雕的大小肯定打孔數(shù)量。換12號鉆頭,把方才的孔擴展,深度5mm左右,開完孔后,把仿古磚雕在墻體上擺好,用沖擊鉆在開孔點對應的墻面上開孔。

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的仿古建筑資料,仿古磚雕藝術與前代磚雕藝術有異曲同工之處。與以往的手工磚雕不同,仿古磚雕有其獨到之處,它經(jīng)過設計師的精心設計,由我們的美院教師親身雕琢,再經(jīng)外型、多項加工,制成精巧的模具,從而大批量消費,從而滿足客戶對磚雕的需求,疾速投入運用,幫大家省錢省時。
古代的磚雕,從工藝技術上來說,曾經(jīng)在藝術處置技巧上克制了磚的易碎、易斷裂等不利要素。以夸大的手法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精巧的磚雕作品,到達了"空、飄、細"的效果,并作為貢品大量進宮。

微型古建筑所需的微型磚瓦件,都如指甲蓋大小,并且薄如蟬翼,市面上沒有,只能張彥自己做。選土、做窯、燒制等多道工序,都是他親手完成,張彥慢慢摸索泥土的特性,到各地尋找合適的土料。經(jīng)過反復試驗,他將五種土糅合在一起,構成了青磚的原材料,終將微型古建筑所需的微型磚瓦件燒制成功,并在2003年完成了首件微型古建筑作品,完成了父親的心愿,也填補了中國微型建筑的空白。

基層表面偏差較大時,基層處理或施工不當,容易造成磚瓦空鼓脫落。因此,應將基層表面誤差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砂漿配合比不準確,稠度控制不好,砂中含泥過多。在同一施工面上使用不同配合比的幾種砂漿,其干縮和空鼓程度不同。在面磚的砂漿中加入適量的107膠,以增強粘結力。通過以上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青磚、瓷磚的空鼓現(xiàn)象主要是由砂漿和基層引起的。因此,在日常施工中要嚴格按照工藝操作,注意基層處理和自檢工作,并逐一檢查。如果發(fā)現(xiàn)空洞,應立即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