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闡述冒口覆蓋劑的三大組成部分
冒口覆蓋劑主要由3大部分組成:保溫材料、發(fā)熱材料、渣液形成材料?!?
1保溫材料
保溫材料主要有膨脹珍珠巖、漂珠、蛭石、低碳石墨、稻殼等。
2發(fā)熱材料
發(fā)熱材料主要有l(wèi)粉、硅鐵粉、煙道灰、木炭、稻殼等。l粉和硅鐵粉發(fā)熱劇烈、速度快、作用時間短,且成本高,不宜選用。其余材料發(fā)熱均勻、緩慢、成本低,適合做發(fā)熱材料。
3渣液形成材料
渣液形成材料主要是中、低碳石墨。這類石墨除含碳外,還含有大量的SiO2、Al2O3、CaO、Fe2O3等。外加少量螢石和蘇打調整渣液的粘度和熔點。
保溫覆蓋發(fā)熱劑
本品為灰黑色粉狀,與鋼水或鐵水接觸后,體積膨脹3—4.5倍,具有y秀的保溫發(fā)熱效果,適用于碳鋼、合金鋼、鑄鐵、鑄銅、鑄鋁等。鑄件冒口補縮及鋼包或爐內保溫覆蓋,可有效的防止鋼水二次氧化。
冒口中熱損失的分析:冒口中鋼液的熱能損失主要以如下三種方式進行 : ( 1 ) 鋼液經冒口向砂型內的熱傳導; ( 2 ) 冒口表面高溫鋼液的熱輻射; ( 3 ) 冒口表面鋼液與空氣之間的對流換熱。發(fā)生在冒口頂面的熱輻射和熱對流占冒口總散熱量的4 0 % 左右 。而且冒口越大, 冒口表面鋼液的熱輻射與熱對流的損失也越大。 因此, 為了提高冒口的補縮效果, 在考慮采用保溫冒口減少或杜絕鋼液經冒口向砂型內傳熱的同時,在冒口頂面添加保溫覆蓋劑減少冒口頂面的熱輻射和熱對流,進一步強化冒口的補縮作用對鑄鋼企業(yè)有著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在與鋼水外表觸摸構成一層導熱性差的情況下,恰當的粘度和熔點低熔點,并與鋼外表下降,不會構成硬殼。
該覆蓋劑的保溫機理:覆蓋劑加入冒口后迅速地鋪展開覆蓋住鋼水的表面,并很快地形成了三種不同的層次結構即熔融層、燒結層、原始層。覆蓋劑的下層在鋼水液面上( 約1 5 5 0 ~1 6 0 0 ℃) ,靠鋼液提供熱量,渣粒中低熔點的組成在高溫作用下熔化,并逐漸向四周擴散 ,在鋼液面上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液渣覆蓋層,即熔融層。同時,鋼水中的夾雜物在z靜時不斷上浮進入熔融層,被熔渣所捕集、熔化,使熔融層逐漸增厚。熔融層的形成使鋼水的傳熱速 度減慢,同時在熱作用下,覆蓋劑中p脹劑的膨脹作用更加明顯,逐漸在熔融層的上面形成一個隔離層,該層溫度約在6 0 0~9 0 0 ℃ 左右。部分高熔點的渣粒尚未熔化,但在高溫作用下,渣料之間互相燒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多孔的過渡燒結層,即熔化層。該層渣粘度較大,起到了骨架支撐作用,并具有很好的吸附上浮夾雜物的作用。燒結層的形成使鋼水向外的傳熱速度明顯降低。正是由于熔化隔離帶的形成,使覆蓋劑的保溫效果明顯提高。冒口保溫發(fā)熱覆蓋劑的四大優(yōu)點與使用注意事項冒口保溫發(fā)熱劑適用于碳鋼。燒結層的上面由于溫度降低,覆蓋劑的成分和狀態(tài)基本未發(fā)生變化,即原始層。隨著澆鑄時間的推移,覆蓋劑中的發(fā)熱物質逐漸開始反應,并放出熱量,燒結層不斷增加,原始層逐漸縮小。但是由于發(fā)熱物質與弱氧化劑進行反應,反應的速度較慢。反應持續(xù)的時間較長,而且熔化隔離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比較穩(wěn)定,使導熱系數仍保持相對較低的數值。至c的原始層基本熔化掉 (覆蓋劑表面出現(xiàn)發(fā)紅跡象)大約需要6 0 min左右,因此該覆蓋劑起保溫作用的時間明顯比同類產品大大延長。
保溫冒口的明、暗冒口之分
保溫冒口在明冒口和暗冒口上都可以使用,這個是根據需要的、生產的習慣、生產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但是暗冒口本身就使用的少,所以看起來貌似是明冒口用的多。澆注系統(tǒng)的設計僅僅看冒口的情況是不行的,還要看鑄件的形狀、重量等等。保溫冒口對鑄件的補縮作用正在鑄造生產中,常使用保溫冒口對鑄件進行補縮,但研究表明,一般鑄件凝固結束后,集中在冒口內的縮孔體積僅占冒口體積的10%~14%,真正用于補縮鑄件的只占6%~10%。在你說的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采用同時澆注,在中間澆注,在直澆道的底部用一個5通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