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每一個翻譯在出道前都是菜鳥
在一本教人寫作的書中,我曾看到這么一句話,“每一只鳥起初都是蛋,每一個成功的小說家開始都沒有作品”。
同理,每一個資i深翻譯在出道前都是菜鳥,也沒有多少翻譯經(jīng)驗或者有份量的譯作。
因此,每當有人問:我是非英語專業(yè)的,或者我只是一個???三本生,我真的能做翻譯嗎?
我的回答永遠都是:Of course!能!
在我認識的數(shù)百名譯員中,非英語專業(yè)和普通學歷出身的譯員都大有人在。他們的翻譯水平并不比牛校的英專生差多少,有些人也成為了翻譯大神。
作為一個自封的1.5流翻譯,我的翻譯生涯早期也非??部?。
從大四下學期開始,我就向很多翻譯公司投過簡歷,結(jié)果連一個試譯的機會都沒有(鳥我的都是騙i子公司)。直到畢業(yè)一年后,才通過測試進了一家中等規(guī)模的翻譯公司。
而在正式上班的第i一i天,我也是懵逼的。前后左右的譯員都在啪啪啪地打字,就像如chi如醉的pianist,而我連文件里的第i一句話都翻譯不出來。
翻譯過程通常包括兩個基本的階段:理解階段和再表達階段。在理解階段,譯者要理解原文的意義。在再表達階段,譯者要找到合適的單詞和詞組,以便能夠用目標語言重述原文內(nèi)容。正是在這一階段,新手譯員常犯的錯誤。換言之,大量精力都花費在確保原文的所有內(nèi)容都已被翻譯,包括反復核對重要術(shù)語。在理解階段可能發(fā)生各種錯誤,如曲解、誤譯、無意義的詞、省略等,這些都要十分注意。但是,由于疲勞、時間限制、和/或源語言的影響,再表達過程中的錯誤更常見,而且往往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然而,它們是終譯文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由此,在提交終譯文之前,新手(以及專家)譯者可以創(chuàng)建檢查表,咨詢自己與文本相關(guān)的問題,從中獲益。通俗的講就是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強求一字一句的對應,要真正的將所翻譯的內(nèi)容,實現(xiàn)語言形式和文化習俗上的轉(zhuǎn)化。句法錯誤、詞語形態(tài)錯誤、標點符號錯誤是三種容易識別的再表達錯誤。
斷句和巧用連詞
處理長句是同傳的基本功之一。翻譯長句,除了斷成譯群外,還有一個關(guān)鍵要掌握,即英文句子之所以長是因為要避免重復使用同一個詞,于是用 who、which、that 來代替主語或賓語,使得句子很長,而在中文中就不怕重復使用。
【例】That is the single monetary policy which will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European Union conference.
【譯】那就是單一貨幣政策 // 該政策將在下一屆歐盟會議上討論。
為了保證譯出語的連貫性和準確性,同傳時盡量使用譯入語的文法結(jié)構(gòu),在將其斷為多個句群后可以使用一些潤滑劑,即連詞,將單個的句群聯(lián)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