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重慶古裝漢服你知多少
漢服(全稱為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又稱漢衣冠、華服,漢裝)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qū),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和配飾體系。
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xiàn),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杰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shù)。
古裝漢服起源
一些古籍的觀點認為,漢族(及其先民)已有獨特的服裝體系了。例如,《史記》認為“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制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痹谖从锌脊艑嵨镏С值哪甏?,漢服很早的出現(xiàn)應該是殷商時期。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chǎn)生了原始的農(nóng)業(yè)和紡織業(yè),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黃帝的妻子嫘祖發(fā)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為中心的章服制度?!皝\殷之輅,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思想的要義。周禮參考借鑒了夏商兩代的禮樂制度。
絲錦淺談古裝漢服起源文化
漢服由于華夏儒家王道文化的傳播而影響深遠,周邊民族、包括許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漢文化圈)國家通過效仿華夏禮儀制度借鑒了漢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兇賓軍嘉五禮。
此外,華夏賓禮也規(guī)定四夷之君必須穿本國服飾朝見中國天子,謂“蕃主服其國服”。漢唐藩屬體制中,周邊民族首領存在著定期朝見皇帝的所謂“朝集”制度。無論是外國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謁中國天子,接受官職,貢獻方物,還是中國天子宴請外國君主,外國君主都要穿國服奉禮。
國服制度促使了周邊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服飾。比如,契丹太宗入晉,接觸到中原衣冠制度,北歸后,參照中原服制制定了本朝國服與漢服制度。歷朝有《職貢圖》描繪他國國使服飾。
教你幾招關(guān)于漢服以外的冠巾、鞋履、包包如何選擇
①冠巾:根據(jù)服飾進行挑選儒巾、方巾、東坡巾等比較常見的巾,也可戴大帽或者幞頭,深衣可搭配幅巾。但千萬不要買“小冠”、梁冠,會慘不忍睹的……
②鞋履:同樣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布鞋較為通用百搭(?!疤茍A領”以及曳撒等可搭配靴子,隆重一點的場合比如婚禮可以穿云頭履之類的;但不要購買那種在布鞋前方加一塊向上直立的布片的影樓舞臺鞋。如果混搭的話注意服飾本身屬性來搭休閑鞋或皮鞋皮靴,無論如何千萬不要在穿道袍、深衣以及其他禮服的同時穿運動鞋。
③包包:按照平日穿著時裝的習慣搭配即可,隨身物品放在琵琶袖的袖子里,一般不必額外備包;如果穿著窄袖的衣服或者物品較多些可以背個斜挎布包或者外形合適的小皮包,如果系革帶還可以在腰上掛腰包,需要注意的就是禮服以及大氅等搭配雙肩書包是災難。
“漢服”一詞較早起源于漢書,始于黃帝。你可能認為漢服是指漢朝服裝,但它是指從黃帝到清初的“漢民族傳統(tǒng)服飾”。
如今流行一詞叫“漢服坑”,意思就是當你真正喜歡上漢服文化時,就叫入“坑”了。我就是“坑”里的。我入坑的時間不算長,從小學六年級算起,坑齡剛滿一年多。但我的衣櫥里已經(jīng)收藏了十套不同型制的漢服了。
漢服的形制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因為各朝代的審美傾向是不同的。
我的漢服中有三套齊胸漢服,每一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并不是我多寵愛他們,只是設計師把他們視為已出,出廠之時,已經(jīng)依依給他們起好了古韻十足的名字:“花神祭” 、“濯香泠”、“青鳳來”。
齊胸儒裙,如果你看古裝片的話,能大概知道,它是隋唐五代時期女子裙裝的樣式。那時期的女子將裙腰束在胸上?!霸葡胍律鸦ㄏ肴荩猴L拂檻露華濃?!币膊⒉皇菞钯F飛一人獨享漢服的華美。大唐鼎盛時期,也是漢服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唐代的漢服材質(zhì)、色彩、圖案等呈現(xiàn)出的豐美華麗、妝飾奇異紛繁的面貌。通過漢服自身獨特的魅力以及其獨特的歷史,那時的唐代漢服影響了整個亞洲各國。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甚至已經(jīng)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漢服還要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