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孩子到了這一階段,學業(yè)壓力往往比較大,每天回家,父母親手料理的美食香味,滿足他們味蕾的同時,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味道。除了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之外,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還要特別注意幾點問題。
如今還有不少家長的潛意識里,仍然受君臣女子、尊卑有別的封建思想影響,認為和子女交朋友沒老沒少,不成體統(tǒng)。少年思維活躍,有許多話想向人傾訴。如果放下家長架子,和子女平等相處,彼此能推心置腹然后進行交談,子女就會將你現(xiàn)為知己,無話不談,少年的煩惱就可在交談中得到緩解、消除,也就不會離家出走。
家長雖然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孩子更希望找到與自己同齡的朋友。因為他們更愿意將自己的煩惱告訴給同齡朋友。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交同齡朋友。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交朋友,生怕孩子受壞朋友的影響,敵視孩子的伙伴,不斷給孩子灌輸思想,人世間有多么險惡多么丑陋。這種做法無疑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陰影,鎖住了孩子與同伴交流的渠道。這種做法只會給孩子造成壞的影響,導致孩子孤僻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成功,只是方法不對,方向不明,孤立無援,才屢屢受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看到他們的長處,肯定他們的閃光點,不斷地引導、激勵他們,讓孩子能夠在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中,追求新的更高目標。這樣,孩子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就會始終充滿信心和熱情,促使自己不斷上進。
讓學生正確理解家長、老師的意圖,明白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期望,運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遇事冷靜思考,不要義氣用事等。老師可以科學的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這些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正確處理問題,從而預防、避免學生離家出走這類事件的發(fā)生。
孩子回來后父母不要數(shù)落孩子,家長要熱情、親切地給孩子以溫暖。應該先讓孩子洗個澡,吃飽飯,睡個覺?;丶也灰扰u孩子的不是,應該問問孩子出去的幾天怎么度過的,在哪兒度過,孩子不愿意說就不要馬上問。“有本事你別回來”之類的話千萬不能說,否則有可能造成孩子的二度出走。
緩和以后,父母應該和孩子進行一次平等的對話,父母首先應該從理解的角度肯定孩子返回的行為,指出孩子在整個過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所犯的過失。如果家長、老師有錯誤要向孩子認錯,表示愿意與孩子共同努力改進親子關系、師生關系。要鼓勵孩子面對挫折。對于孩子犯的錯誤,可以把它作為一頁歷史翻過去,過后孩子犯錯時,不可舊事重提,老賬、新賬一起算,借此打擊孩子。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是真的理解他、幫助他、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