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決定羽絨服是否保暖主要可以從含絨量,充絨量,蓬松度和外層面料等方面來進行選擇。
含絨量
說到含絨量,先來說說羽絨與羽毛的區(qū)別。
羽絨是長在鵝、鴨的腹部呈星朵狀的絨毛(上圖右邊絨毛),就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而羽毛是片狀的。
市面上的羽絨服很少用100%純羽絨的,因為羽絨服中間填充物需要一定的支撐力,所以會有一定比例的羽毛,就像上面所說的含絨量,其實是指的羽絨與羽毛的含量占比,國家標準對羽絨服的定義是含絨量在50%以上的才能稱為羽絨服,而現(xiàn)在質量稍微好點的基本上含絨量都在70%以上。所以羽絨服質量優(yōu)劣的關鍵指標是含絨量,含絨量越高,保暖效果相對會更好。
另外羽絨的種類也是羽絨服好壞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常見的就是鴨絨和鵝絨。可能大家也注意到,同一個品牌,可能款式什么的都差不多的一件羽絨服,價格上卻相差很多,往往用鵝絨的都要比用鴨絨的貴。那是因為,相對于鴨絨而言,鵝絨的品質會更好,絨朵大,中空度高、蓬松性好、回彈性好,更加輕便且無異味,儲存空氣的能力更強,所以保暖性更強。
對于市面上一般的羽絨服而言,絨的品質排序是:
白鵝絨>灰鵝絨>白鴨絨>灰鴨絨
充絨量
什么?充絨量?含絨量?這有什么區(qū)別嗎?
這兩個概念確實傻傻分不清,混淆起來只是分分鐘。與前面提到的含絨量(羽絨含量占比)相比,其實充絨量指的是羽絨的克重。簡單來說就是一件羽絨服填充的羽絨重量。
這也是不可小看的一個參數(shù)指標。即便一件羽絨服的含絨量很高,但是充絨量很少,也會影響保暖的效果。
不過充絨量是個數(shù)值,會根據(jù)羽絨服長短不同而有所區(qū)別,而羽絨服充絨量是可以根據(jù)地區(qū)的差異能夠靈活調整的,比如在南方一件長款羽絨服充絨量100克左右可能就足夠了,但是對于北方而言,一件短款羽絨服可能就需要200克以上的充絨量。
冬天穿什么衣服保暖呢?除了媽媽喊你穿上的秋衣秋褲之外,肯定就是羽絨服排了~
好的羽絨服暖和起來一件扛10件大衣,所以毫不夸張的說,真的是人手一件的過冬神器!
不過一件羽絨服也是價格不菲了,穿壞了真的很心疼!!為了延長它的穿著壽命,我們平時的保養(yǎng)就很重要了!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知道羽絨服不能機洗,但其實!在這里告訴大家,羽絨服不僅不能機洗!也不能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