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直接處理孩子的情緒感受可能并不容易
直接處理孩子的情緒感受可能并不容易。任何人在強烈的情緒之下都會覺得很不舒服,特別是當這種情緒針對你時。當孩子對你說“我恨你!”或者“走開!”時,你的反應肯定不是和他產(chǎn)生共鳴,而是反擊、退縮或變換話題。但是,你需要知道孩子是在利用這些游戲體驗不同的情緒感受,他需要你來提供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孩子讓你傷心或者憤怒時,你會很容易感受到這些情緒。在這些時刻,你需要控制好自己的狀態(tài),避免反擊、退縮或者獨斷的反應,要繼續(xù)保持支持的態(tài)度。
孩子沒有反應怎么辦?
如果你的孩子對其他孩子沒有任何反應,那就讓這個孩子重復自己的問題或意見。如果孩子還是沒有反應,問問他是否聽到別的孩子在說什么。如果他還是不做回答,你可以幫他回答問題,并鼓勵另外那個孩子留下來。這或許是因為孩子無法快速加工接收到的信息,所以反應比較遲緩,不過若給他足夠的時間,他就會作出反應。不要把他的反應(或沒反應)視作拒絕,而且不要把他的當成孩子想要停下來的標志;重要的是,不要讓他在沒有回答之前就走開,哪怕他說的是“不,我不愿意!”堅持讓孩子用語言或者動作做出回應。
直接與間接干預相結合的原則
直接與間接干預相結合的原則:建議課程放在兒童的直接教導,同時對父母、授課老師及其他人員也進行相應的干預方法培訓。廣度與彈性課程的原則:一方面建議課程的設計要涵蓋兒童一定的社會生活內容,要符合兒童及其生活環(huán)境的多維度,另一方面課程內容設計要隨著兒童和家庭的變化有所調整。允許效果有個別差異的原則:并非所有兒童都能從干預中得到相同的效果,但是會比干預介入前有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