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熱處理四把火---金屬注射成型
金屬熱處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俗稱“四把火”。
一、第1把火——退火:
1、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后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 平衡狀態(tài),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
2、退火的目的:
①改善或消除鋼鐵在鑄造、鍛壓、軋制和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余應力,防止工件變形、開裂。
②軟化工件以便進行切削加工。
③細化晶粒,改善組織以提高工件的機械性能。
④為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作好組織準備。
二、第二把火——正火:
1、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后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 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于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2、正火的目的:
①可以消除鑄、鍛、焊件的過熱粗晶組織和魏氏組織,軋材中的帶狀組織;細化晶粒;并可作為淬火前的預先熱處理。
②可以消除網狀二次滲碳體,并使珠光體細化,不但改善機械性能,而且有利于以后的球化退火。
③可以消除晶界的游離滲碳體,以改善其深沖性能。
三、金屬熱處理的第三把火——淬火:
1、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后,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 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后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
2、淬火的目的:
①、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②、改善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如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
四、金屬熱處理的第四把火——回火:
1、回火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后的鋼件在高于室溫而低于 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2、回火的目的:
①、減少內應力和降低脆性,淬火件存在著很大的應力和脆性,如沒有及時回火往往會產生變形甚至開裂。
②、調整工件的機械性能,工件淬火后,硬度高,脆性大,為了滿足各種工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可以通過回火來調整,硬度,強度,塑性和韌性。
③、穩(wěn)定工件尺寸。通過回火可使金相組織趨十穩(wěn)定,以保證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不再發(fā)生變形。
④、改善某些合金鋼的切削性能。
注射毛坯的加工裝配技術
脫脂前的注射坯雖然強度遠遠低于燒結后的金屬零件的強度,但仍具有一定的強度可以進行加工修整。
加減材料的加工工藝均可實施,用來改變毛坯的尺寸和形狀??梢詫γ撝暗淖⑸渑鬟M行澆口切除、分型線處理、鉆孔、倒角等去除材料的加工。
由于毛坯較軟,對刀具的磨損大大降低。毛坯強度較弱,容易損壞,需要較高的切削速度和低的進給量來滿足最終的尺寸加工精度。
傳統(tǒng)的裝配工藝是將燒結后的零件連接起來,將脫脂前的注射毛坯零件組合成一體也是可行的。該組裝工藝目前有三種方法:一是將zui初的成型坯作為嵌件進行第二次注射成型;二是多組分材料進行復合成型;三是在脫脂前將單個的注射坯組裝成一體。
如果各個毛坯零件是由完全相同的注射材料注射成型,匹配的脫脂燒結收縮性能可以保證其很好地結合;若各個毛坯是由不同的注射料注射成型,必須采取措施防止開裂變形。
采用此項技術可以簡化模具結構,降低模具成本;成型形狀更加復雜、傳統(tǒng)工藝難以加工的零件;成型具有不同性能、功能要求的復合材料零件或節(jié)省貴重原材料。
我國近十年來粉末冶金成形新技術綜述
粉末冶金是一項集材料制備與零件成形于一體,節(jié)能、節(jié)材、高效、最終成形、少污染的先進制造技術,在材料和零件制造業(y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已經進入當代材料科學的發(fā)展前沿。
目前粉末冶金技術正向著高致密化、高性能化、低成本方向發(fā)展,本文著重介紹幾種近十年來粉末冶金零件的成形新技術。
一、溫壓技術
溫壓技術是粉末冶金領域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可生產出高密度、高強度,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一般要按照粘結劑和粉末密度算出其質量比,按照這個比例來進行配比。所謂溫壓技術就是采用te制的粉末加溫、粉末輸送和模具加熱系統(tǒng),將加有特殊潤滑劑的預合金粉末和模具等加熱至130~150℃,并將溫度波動控制在±2.5℃以內,然后和傳統(tǒng)粉末冶金工藝一樣進行壓制、燒結而制得粉末冶金零件的技術。其技術關鍵:一是溫壓粉末制備,二是溫壓系統(tǒng)。
與傳統(tǒng)工藝相比,溫壓成形的壓坯密度約有0.15~0.30g/cm3的增幅,其密度可達7.45g/cm3。在相同的壓制壓力下,溫壓材料的屈服強度比傳統(tǒng)工藝平均高11%,極限拉伸強度平均高13.5%,沖擊韌性可提高33%。材料:MIM工藝是一種近凈成形技術,對于由鈦、不銹鋼及鎳合金之類難易切削的材料設計的零件,MIM最有吸引力。另外,溫壓零件的生坯強度高,可達2O~30MPa,比傳統(tǒng)方法提高50—100%,不僅降低生坯搬運過程中的破損率而且能對生坯進行機加工,表面光潔度好。此外,溫壓工藝的壓制壓力低和脫模力小,同時零件性能均一,產品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
溫壓工藝還有一個特點是工藝簡單,成本低廉。研究表明,假如一次壓制、燒結的普通粉末冶金工藝的成本為1.0,則粉末鍛造的相對成本為2.0,復壓復燒的相對成本為1.5,滲銅的相對成本為1.4,而溫壓技術的相對成本為1.25。目前,采用溫壓技術生產的粉末冶金零件已達200多種,零件重量在5—1200g?!畈牧蠈τ谙疋?、不銹鋼及鎳合金之類難切削加工的材料設計的零件,MIM最有吸引力。例如,德國SinterstahlGmbH公司用溫壓技術生產復雜的摩擦傳動用同步齒環(huán),在美國新奧爾蘭舉行的PM2TEC2001國際會議上獲獎。該零件的齒部密度超過7.3g/cm,環(huán)體密度超過7.1g/cm,生坯強度達到28MPa。采用了擴散合金化的燒結硬壓粉末,zui低抗拉強度為850MPa。由于使用了溫壓技術和采用粉末冶金零件,使得綜合成本降低了38%。
二、流動溫壓技術
流動溫壓技術(Warm Flow Compaction,簡稱WFC)是在粉末壓制、溫壓成形工藝的基礎上,結合了金屬粉末注射成形工藝的優(yōu)點而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粉末冶金零部件近凈成形技術。其關鍵技術是提高混合粉末的流動性?,F在,我們看到了很多為MIM設計的新的材料,其中有疊片結構的(硬磁-軟磁,磁性的-非磁性的,傳導性的-絕緣的)、泡沫金屬及孔新建,這些可選擇的項目,都將MIM推進到了幾乎沒有工藝可替代的領域。它通過提高了混合粉末的流動性、填充能力和成形性,從而可以在8O~130~C溫度下,在傳統(tǒng)壓機上精密成形具有復雜幾何外形的零件,如帶有與壓制方向垂直的凹槽、孔和螺紋孔等零件,而不需要其后的二次機加工。WFC技術既克服了傳統(tǒng)粉末冶金在成形復雜幾何形狀方面的不足,又避免了金屬注射成形技術的高成本,是一項極具潛力的新技術,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WFC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粉末冶金零部件近凈成形技術,其主要特點如下:(1)可成形具有復雜幾何形狀的零件;(2)壓坯密度高、密度均勻;(3)對材料的適應性較好;(4)工藝簡單,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