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何對感通失調進行調整呢?
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可以進行特殊的訓練,在訓練過程中使這種協(xié)調感得到提升,這個過程中家長的輔助作用是非常的重要的。 可以按照醫(yī)生的指導,配合yao物zhi療,同時進行康復訓練,在12歲之前,這種感統(tǒng)失調是可以調整好的。 父母可以在家里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反復進行數次,增強孩子的記憶行為。
對于朋友的4歲寶寶反寫字的情況其實并不一定是感統(tǒng)失調,在這個年齡段,有很多的孩子都會出現這種問題,這其實是一種階段性的行為,孩子們在這個年齡段剛接觸書寫,對于數字或者文字都是充滿好奇的,不一定說反著寫字就是有書寫方面的障礙,甚至就一定是感統(tǒng)失調問題。
感統(tǒng)訓練跟體育運動有什么區(qū)別?
感統(tǒng)訓練是通過針對性強、刺激力度恰當的足量身體感官刺ji活動,來促進大腦形成新的網絡連結,以便更加完善機體的神經系統(tǒng)功能,進而展現出更良好的生命狀態(tài)、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 感統(tǒng)訓練強調針對性,因人而異,需要專業(yè)測評后根據個案身體能力發(fā)展水平、心理狀態(tài)、能量高低等來設定訓練方案。
而體育運動,就拿跑步來講,長時間的跑步,機體已經習慣同一動作的節(jié)律和速度,如要引起大腦的反應,需要更大的刺激量才能達成,這樣很容易引起肌肉和骨骼的勞損。 另外,長期跑步,身體已經形成慣性反射,無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能輕松地進行。聽歌邊聊天,感覺不在身體上,各感官得不到刺激,大腦對肌肉和骨骼的動作無法產生新的反應。 所以,對于身體平衡控制不好的孩子,需要多角度的刺激前庭覺才能改善平衡情況。如果只是跑步,或做單一運動,幫助不大。更重要的是,體育運動無法給予孩子提供針對性的訓練。
感覺統(tǒng)合,就是大腦統(tǒng)合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在內的不同感覺通路。通過這些神經通路從環(huán)境中獲得信息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這也是孩子信息輸入——加工——分析的過程。如果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細微偏差的話,就有可能出現“失調”的表現。
聽知覺失調 具有聽知覺失調的孩子表現在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聞,丟三落四,經常忽視、忘記父母的話。 長期處在嘈雜的環(huán)境中,也會讓兒童在聽覺上形成一層自我保護膜,久而久之就可能會造成聽力不佳,容易忘卻,脾氣古怪等特點,自閉癥幼兒表現的尤為明顯。
感統(tǒng)失調的異常行為
1. 不喜歡被人碰觸或撫摸;拒絕剪發(fā)、洗頭、洗臉;甚至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 2. 玩耍意外碰傷liu血時,自己常常沒有察覺; 3. 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常碰掉桌上的東西; 4. 不喜歡被高舉;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會暈車; 5. 特別喜歡玩旋轉的游戲,不會頭暈 6. 平衡差;腿無力;容易跌倒、碰傷; 7. 不太會玩跳繩、踢球、丟球、接球; 8. 手無力;握筆不正確;寫字慢、歪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