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隨著對斗拱認知的不斷改變,工匠們總能賦予其時代的美感,除了傳統(tǒng)木構建筑,我們在石窟、塔、墓室、牌坊、門樓,甚至在民國和現代建筑的外立面上也常見斗拱的身影,斗拱的裝飾特性,使其在構建時代特征的同時,也讓國人感到親切。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表達文化的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中提煉,斗拱不僅承載了各式的屋頂,同時承托了中國人千百年來棲身之所的審美心緒,而對斗拱的詮釋仍需要中國建筑師的不懈努力。
說起“斗拱”,有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由它托舉起的飛檐廊閣,卻在中國驚艷千年、家喻戶曉,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出現了斗拱的雛形,它藏匿于華麗屋檐下的斗拱,默默無語,斗轉星移間支撐中國古典建筑歷盡風雨滄桑,斗拱在唐代發(fā)展成熟,后來成為高等建筑的構造,至明清時期,則更多地承載起裝飾作用。斗拱上承屋頂,下接立柱,在中國古建筑中,扮演著頂天立地的角色,因為斗拱的存在,中國古典建筑的屋頂得以出檐深遠、呼之欲出。
斗拱如何分類以及各部分名稱?
按拱所處的結構位置可分為兩大類?,F以外檐斗拱為例做介紹。
A、正心拱。凡是位于檐柱中線上的拱,都叫'正心拱'。
正心拱一面向外一面向里。在拱的縱中線上需加寬0.3-0.25斗口的槽口,用以安放拱墊板。所以正心拱的厚度要比其它的拱多一個拱墊板的厚度。
B、單材拱。凡不在檐柱中心線上的拱都叫'單材拱'。在檐柱中心線以外的單材拱又叫'外拽拱';在檐柱中心線以內的單材拱又叫'里拽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