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結構介紹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于鏡柱,一端連于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簡稱'旋轉器':接于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準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轉換物鏡后,不允許使用粗調節(jié)器,只能用細調節(jié)器,使像清晰。不要只用一只手提取,以防顯微鏡墜落,然后輕輕放在實習臺上或裝入木箱內。
(6)鏡臺(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臺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臺下有推進器調節(jié)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動。
(7)調節(jié)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jié)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jié)器(粗準焦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jié)器,移動時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jié)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于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jié)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jié)器(細準焦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jié)器,移動時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知識,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聯系我們。
顯微鏡成像原理
北京老上光儀器有限公司專業(yè)生產、銷售顯微鏡,我們?yōu)槟治鲈摦a品的以下信息。
以下以電子顯微鏡為例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小的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F在電子顯微鏡放大倍率超過300萬倍,而光學顯微鏡的放大倍率約為2000倍,所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就能直接觀察到某些重金屬的原子和晶體中排列整齊的原子點陣。(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簡稱"旋轉器":接于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準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顯微鏡結構——照明部分
裝在鏡臺下方,包括反光鏡,集光器。
(1)反光鏡:裝在鏡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轉動,它有平、凹兩面,其作用是將光源光線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經通光孔照明標本,凹面鏡聚光作用強,適于光線較弱的時候使用,平面鏡聚光作用弱,適于光線較強時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鏡臺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鏡和光圈組成,其作用是把光線集中到所要觀察的標本上。
①聚光鏡:由一片或數片透鏡組成,起匯聚光線的作用,加強對標本的照明,并使光線射入物鏡內,鏡柱旁有一調節(jié)螺旋,轉動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調節(jié)視野中光亮度的強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鏡下方,由十幾張金屬薄片組成,其外側伸出一柄,推動它可調節(jié)其開孔的大小,以調節(jié)光量。
想要了解更多北京老上光儀器有限公司的相關信息,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
顯微鏡——鏡架的固定
以下內容由北京老上光儀器有限公司為您提供,希望對同行業(yè)的朋友有所幫助。
鏡架 鏡臀傾斜時固定不住
這是鏡架和底座的連接螺絲松動所致??捎玫碾p頭板手或用尖咀鉗卡住雙眼螺母的兩個孔眼用力旋緊即可。如旋緊后不解決問題,則需在螺母里加墊適當的墊片來解決。
當顯示屏上的圖像有切割的時候,就要考慮一下拉桿移動有沒有到位;如果沒有到位,把相對應的拉桿移動到位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