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顯微鏡結構介紹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主要分為三部分:機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學部分。
◆機械部分
(1)鏡座:是顯微鏡的底座,用以支持整個鏡體。
(2)鏡柱:是鏡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連接鏡座和鏡臂。
(3)鏡臂:一端連于鏡柱,一端連于鏡筒,是取放顯微鏡時手握部位。
(4)鏡筒:連在鏡臂的前上方,鏡筒上端裝有目鏡,下端裝有物鏡轉換器。
(5)物鏡轉換器(旋轉器)簡稱'旋轉器':接于棱鏡殼的下方,可自由轉動,盤上有3-4個圓孔,是安裝物鏡部位,轉動轉換器,可以調換不同倍數的物鏡,當聽到碰叩聲時,方可進行觀察,此時物鏡光軸恰好對準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轉換物鏡后,不允許使用粗調節(jié)器,只能用細調節(jié)器,使像清晰。(2)利用旋轉載物臺與目鏡下端之游標微分角度盤,配合全目鏡之十字座標線,作角度量測,令待測角一端對準十字線與之重合,然后再讓另一端也重合。
(6)鏡臺(載物臺):在鏡筒下方,形狀有方、圓兩種,用以放置玻片標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們所用的顯微鏡其鏡臺上裝有玻片標本推進器(推片器),推進器左側有彈簧夾,用以夾持玻片標本,鏡臺下有推進器調節(jié)輪,可使玻片標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動。
(7)調節(jié)器:是裝在鏡柱上的大小兩種螺旋,調節(jié)時使鏡臺作上下方向的移動。
①粗調節(jié)器(粗準焦螺旋):大螺旋稱粗調節(jié)器,移動時可使鏡臺作快速和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調節(jié)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象呈現于視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鏡時,先用粗調節(jié)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細調節(jié)器(細準焦螺旋):小螺旋稱細調節(jié)器,移動時可使鏡臺緩慢地升降,多在運用高倍鏡時使用,從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觀察標本的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結構。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知識,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聯系我們。
顯微鏡成像原理
以下以光學顯微鏡為例:
光學顯微鏡主要由目鏡、物鏡、載物臺和反光鏡組成。目鏡和物鏡都是凸透鏡,焦距不同。物鏡的凸透鏡焦距小于目鏡的凸透鏡的焦距。物鏡相當于投影儀的鏡頭,物體通過物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普通的放大鏡,該實像又通過目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若是內定位式的轉換器,則應旋下轉動盤中央的大頭螺釘,取下轉動盤,才能更換定位彈片,光軸校正的方法與前面相同。經顯微鏡到人眼的物體都成倒立放大的虛像。反光鏡用來反射,照亮被觀察的物體。反光鏡一般有兩個反射面:一個是平面鏡,在光線較強時使用;一個是凹面鏡,在光線較弱時使用,可匯聚光線。
以上就是關于顯微鏡的相關內容介紹,如有需求,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
顯微鏡的放置要求
使用完畢后,必須復原才能放回鏡箱內,其步驟是:取下標本片,轉動旋轉器使鏡頭離開通光孔,下降鏡臺,平放反光鏡,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觸反光鏡)、關閉光圈,推片器回位,蓋上綢布和外罩,放回實驗臺柜內。顯微鏡放到實習臺上時,先放鏡座的一端,再將鏡座全部放穩(wěn),切不可使鏡座多面同時與臺面接觸,這樣震動過大,透鏡和微調節(jié)器的裝置易損壞。(注:反光鏡通常應垂直放,但有時因集光器沒提至應有高度,鏡臺下降時會碰壞光圈,所以這里改為平放)
想要了解更多顯微鏡的相關信息,歡迎撥打圖片上的熱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