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踵息
常人息以喉,真人息以踵。踵者深至氣穴。氣穴即呼吸處,又曰“四會田”。黃庭云:“后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即此。但常人非不踵,為神不內(nèi)存,縱其馳外,不覺以為喉耳。真人念常依息,神入氣穴,惟常綿密,存而無間,故得專氣致柔。抱一無離,虛極靜篤,方觀其復。踵者履踐虛竅,呼吸在此規(guī)中。學者于目中神光,一意注在息之深處。為入氣穴,心自虛靜,氣自充滿,百日功深,定有效驗。觀心愈靜,凝神愈圓;真息愈定,元氣愈足,此皆由凝神氣穴之效。在踵息之始,氣里神凝,注于呼吸處,下至氣穴,呼降吸升,謂之運轉(zhuǎn)周天也。
注意事項
① 初級胎息的是意念和導引問題,因為上述的三種方法不是短時間內(nèi)修練就能成功的,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練功時間長,故練功者對意念和導引往往不能持久,意念和導引一停,則雜念叢生,直接影響練功的效果。
② 形體一定要放松,因為初次練功者,體內(nèi)的真氣微弱,如果形體不放松,那么微弱的真氣在經(jīng)絡中運行就會受到阻礙。真氣不能到過特定的部位,就不能發(fā)揮特定的內(nèi)功效應,也就練不出胎息。
胎息起動時,在呼氣和吸氣之間,有兩個雙閉氣的過程,處在雙閉氣時,練功者次感到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至難以忍受,心里往往害怕會憋死,總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動節(jié)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干擾而抑制住。所以凡息是初練胎息的克星,練功時切忌之。
修練胎息一個月左右,胎息的雙閉氣就會慢慢消失,胎息的呼吸方式可隨意轉(zhuǎn)變。如原來丹田貼命門是表現(xiàn)皮膚吸氣動作,此時只要加主觀意念,就可以使皮膚變?yōu)楹魵猓环粗ぬ锵蚧靥鴦訒r,本來皮膚表現(xiàn)是呼氣動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后使皮膚改變?yōu)槲鼩鈩幼?。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來回如何跳動,皮膚均呈單一的吸氣或呼氣動作。
觀光不可用意力,而是輕松自如地看,觀到雙目中心發(fā)脹,或覺模糊不清時,才是陰陽二氣集中的景象。身形:本法宜在子時修練,面向南方,盤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氣凝神,舌抵上腭,調(diào)勾呼吸,意念丹田有一雞蛋大小的金丹閃閃發(fā)光、放熱。初服氣時,咽氣只能達咽喉,應以7口為宜;幾日后,會覺得胃氣蛹動,發(fā)出咕咕之聲,說明氣已達胃,可服氣21口,再幾日,會覺得腹部氣團蛹動,咕咕有聲,或聲如撕布,說明氣已入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