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胎息即閉息。相傳道家的胎息功源于仿生龜息氣功,到漢代才演變?yōu)樘ハ??!逗鬂h書。王真?zhèn)鳌罚骸跋つ苄刑ハ?、胎食之方”。李賢注曰:“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碧ハ俚兰颐茏?,是種極緩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稱潛呼吸。由于此功技術性很強,非有師父傳授才能。據說胎息功練成后“謂之大定”,可達到食氣和辟谷的神奇境界。
凡息
鼻息有四,風、喘、氣、息。息有聲,曰風。息頻促,息往來不細,曰氣。息綿綿不斷,曰息。風則散,喘則戾,氣則勞,息則定。四者惟定漸近于調、養(yǎng),育身形,是為凡息。
觀息
息之用觀者何?為人心易生念,想入非非。此想未了,彼念又來?心神勞瘁,日漸氣耗形衰,身離,復入輪回,可不哀哉。修真者志在脫此,先當止念。念何以止?非觀不能。古人云:“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亦徒然。”是即生死關頭也,法以觀隨念至,念在于息,觀在于思。含隨息之出入,觀隨息之出入。念念依息,息息必觀。觀定不移,念頭即住,久則風、喘、氣三者俱無。自得神氣臺一歸根矣。此為初學煉而后五息可行。五息之法,基于此矣。
內氣與天氣相交練法:通過心相交而至心之門的內氣旋轉,使鼻息練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轉化為內呼吸,返回人之未生在胞胎內的呼吸狀態(tài)。每天每次練功,以胎息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玄妙呼吸中,一心不動,不許向身外游思,自然外感內應,覺元氣流于一身內外了。功夫到此,已得到天人合一之機了。在此境界中,口中來的金液吞咽之時,必須先提攝會之氣,沿后背上升于腦,急開目引天光入腦,凝視內外氣;聚會片刻,會同口液,意送到中田;存守一會兒,再轉左升右降進陽36周,左降右升退陰24周,是卯酉周天。如是練功,元氣一現,浩大至剛,充滿全身,只覺清凈恬淡,身在氣中,元神之光,懸于祖竅之上,照耀全身。這就練到中級胎息了。達到高度的內外氣相交,古人叫做“乾坤”。因攝會陰之氣,從坤腹而來,吸乾天之氣,會合腦中,所以叫乾坤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