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許多人把胎息與龜息認為是兩種不同的呼吸,其實龜息功是武當(dāng)?shù)兰覂?nèi)功的一種修為功法,又名“玄武定”、“龜息真定功”,由潛心、潛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組成。
打坐
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饅首抵谷道。雙單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臍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與肩對,鼻與臍對。唇包舌藏,垂簾正視。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隨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臍下,至氣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數(shù)息。
胎息練法:入坐之后,把神光照視中田,使神入氣中,氣包神外。用這樣的心意,鍛煉神氣,總得2年之久,練到?jīng)]有一毫雜念起動,脈博不覺跳動,胎息停止運動,定于虛空,只覺有神光,在祖竅間照耀,形成了入小定狀態(tài)。靜極生動,忽覺全身元氣向中田聚斂,現(xiàn)出一團真氣,涵在絳宮。從此在行住坐臥中,時刻不守而自守地存著守中抱一功夫。這一團氣,就是絳宮之氣,包住元神,天天感覺渾渾淪淪,如在母腹懷胎一樣,隨方就圓,溫養(yǎng)于中。在此功境中,有一天夜間,入坐練功,祖竅出現(xiàn)跳動,不一會兒,遍體全身跳動,如炒豆粒一樣,不絕,在身上鬧成一堆。忽然口中甘露下降,急用神光凝視中田,轉(zhuǎn)卯酉周天一遍,收存田中。這樣功境,可連續(xù)兩夜,才停止不動。又在靜定之中,忽見一輪明月,現(xiàn)于目前,即用神光視之;
胎息功的優(yōu)點
如遇此景不可睜眼睛,亦勿驚、勿喜、勿執(zhí)著,可用手扶墻壁,會覺得一顆閃亮的內(nèi)丹從頭頂直降丹田。具體練法:每日子后午前取仰臥式,瞑目靜心,摒絕雜念。先鼻緩緩吸氣,吸氣極滿后閉目不息,隨即默數(shù)數(shù)字,自一至百以上。心神意念守祖竅,秋月圓。下座拂面熨雙睛,渾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長腰舒筋氣,靜極而動一陽現(xiàn)。
初服氣時,咽氣只能達咽喉,應(yīng)以7口為宜;
幾日后,會覺得胃氣蛹動,發(fā)出咕咕之聲,說明氣已達胃,可服氣21口,再幾日,會覺得腹部氣團蛹動,咕咕有聲,或聲如撕布,說明氣已入丹田,用一心不二的意念,引導(dǎo)陰陽交合。練胎息的產(chǎn)生,必須經(jīng)過三個相交,生出內(nèi)氣,才能形成胎息狀態(tài)。沒有內(nèi)氣則胎息不生。初服氣時,小便赤黃,亦勿怪,久久變色自如。辟谷可能會在不同時日出現(xiàn),不思飲食不餓的情況可辟谷,這時服氣增至81次,但不可強求辟谷,須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