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初是用來祖先和的貢品,具體起源年代無考?!渡胶=?南山經》“凡鵲山之1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瑩為席”。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即為廣東堿水粽。到了晉代,正式定粽子為端午節(jié)慶食物。

超甜的粽子,如棗泥、豆沙等。相配的茶有薄荷茶、綠茶,超甜的粽子需要助消化的茶品,清淡的綠茶和薄荷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不讓過多的糖分停留在,這兩種茶屬寒性,適合的甜膩粽,超油的粽子,如鮮肉、火腿、香腸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油膩的粽子適合重口味的茶水。去除口感上的油膩。普洱茶是上好的選擇,因為它屬性甘冷。去油脂效果好,菊花茶能降火氣,山楂茶則能促進胃酸,幫助腸胃消化,咸甜的粽子如椒鹽。蛋黃等可配烏龍茶,和超甜、超油的粽子比起來,咸甜的口味比較清爽。喝烏龍茶是不錯的考慮,因為烏龍茶是半發(fā)酵茶,不如綠茶來得生澀。

端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zui重要的兩項活動是“賽龍舟”和“裹粽子”,一般認為是紀念戰(zhàn)國時期的屈原。而在嘉興一帶過端午是為了紀念比屈原更早的伍子胥。
相傳春秋時期的吳國大將伍子胥,曾在嘉興屯軍練兵,至今尚存許多遺跡。賽龍舟、祭伍相,是嘉興端午習俗的“節(jié)眼”,早在南宋就有記載,明清時達到高潮。
在博物館里除了端午與粽子的一些歷史和文化外,吸引我們的就要數(shù)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粽子。這是來自云南的竹筒粽,文山州的少數(shù)民族就做這樣的粽子,算是粽子中比較另類的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