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聚合物改性瀝青由于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聚合物改性瀝青由于可以提高和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已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SBS改性瀝青以其能夠顯著提高高溫抗車轍、低溫抗開裂能力以及增強抗老化、改善疲勞等性能而成為聚合物改性瀝青的主要品種。國內(nèi)外研究人員對SBS改性瀝青的生產(chǎn)工藝、技術性能及改性機理等方面做了許多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SBS改性瀝青的技術要求。然而,SBS改性瀝青是由高分子聚合物SBS改性劑作為分散相,用物理方法以一定粒度均勻分散到瀝青連續(xù)相中形成的熱力學不穩(wěn)定體系。
不摻穩(wěn)定劑的SBS改性瀝青相比
不摻穩(wěn)定劑的SBS改性瀝青相比,3種摻穩(wěn)定劑的SBS改性瀝青的針入度、延度、彈性恢復變化不大,說明加入穩(wěn)定劑均對SBS改性瀝青的黏性、低溫塑性和彈性性能影響較小。經(jīng)旋轉(zhuǎn)薄膜烘箱加熱試驗后,與不摻穩(wěn)定劑的SBS改性瀝青相比,3種摻穩(wěn)定劑的SBS改性瀝青的針入度比、軟化點和5℃延度均有較大提高,特別是道改二號SBS改性瀝青的針入度比、軟化點和5℃延度提高幅度較大,說明加入3種穩(wěn)定劑均可以明顯提高SBS改性瀝青的抗老化性能,并且均對星型SBS改性瀝青的抗老化性能改善效果更為顯著。
改性瀝青改性效果好不好,有一種比較直觀的檢驗方法,就是看其粘韌性,這也是評估改性瀝青改性作用的指標。
瀝青粘韌性試驗是測定瀝青在規(guī)定溫度下高速拉伸時與金屬半球的粘韌性和韌性。如未特別注明,試驗溫度為25℃,拉伸速度為50mm/min。
它由Ben-son于1955年提出,1974則年日本橡膠協(xié)會制定了標準,并收入日本道路協(xié)會鋪裝試驗法便覽?,F(xiàn)在日本瀝青路面鋪裝綱要的改性瀝青標準中正式列入了粘韌性指標,用以評價摻加改性劑后的改性瀝青效果。
試驗時,一開始表現(xiàn)出需要較大的荷重,后來則有一較長時間的變形段,一般將總的功稱為toughness(譯為握裹力),將后期較長時間變形部分稱作tenacity(譯為粘結(jié)力)。用戶在購買的時候,也可以用此方法進行檢驗。
在70年代中期就開始用改性煤瀝青替代中溫瀝青試制石墨電極、陽極糊等,并取得了較佳的效果。80年代,隨著貴州鋁廠從日本引進的8萬臺電解鋁裝置,迫切需要改性煤瀝青作預焙陽極和陰極塊的粘結(jié)劑。青銅峽鋁廠也從日本引進了需要改性瀝青的鋁用炭素制品的生產(chǎn)裝置。改性煤瀝青的開發(fā)與應用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并取得了較快的發(fā)展,有關改性瀝青的制造、性能、應用等方面的國內(nèi)外報道也較多,在原冶金部的重視下,制訂出了改性瀝青的國家標準,這為進一步促進改性煤瀝青的生產(chǎn)和擴大應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