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電力電纜線路運行規(guī)程》(DL/ T 1253-2013)中:
第 3.7 條:
3.7 回流線 parallel earth continuous conductor
單芯電纜金屬屏蔽(金屬套)單點互聯接地時,為抑制單相接地故障電流形成的磁場對外界的影響和降低金屬屏蔽(金屬套)上的鳡應電壓,沿電纜線路平行敷設的阻抗較低的接地導線。
注:回流線一般帶有絕緣層。
第 5.5.4 條:
5.5.4 單芯電纜金屬屏蔽(金屬套)單點直接接地時,在下列情況下宜考慮沿電纜鄰近敷設一根兩端接地的絕緣回流線:
a) 系統短路時電纜金屬屏蔽(金屬套)上的鳡應電壓超過電纜外護層絕緣耐受強度或過電壓限制器的工頻耐壓;
b) 需抑制電纜對鄰近弱電線路的電氣干擾強度。
在《電工術語 電纜》(GB/T 2900.10-2013)中:
第 461-12-01 條:
461-12-01 屏蔽導體;回流線 shielding conductor
與電纜線路中的電纜平行敷設的一根單獨導體或單芯電纜,其本身構成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其流過的鳡應電流磁場與電纜中電流磁場相反。
關于單相短路時,金屬層產生的鳡應電壓計算
針對110kV及以上交流系統中性點為直接接地,系統發(fā)生單相短路時,在金屬層單點接地的電纜線路,沿金屬層產生的鳡應電壓按照以下計算:
無并行回流線:
式中:
R'——單位長度電纜導體在θ℃溫度下的直流電阻;
A——導體截面積,如導體右n根相同直徑d的導線扭合而成,A=nπd2/4;
ρ20——導體在溫度為20℃時的電阻率,對于標準軟銅 ρ20=0.017241Ω?mm2/m:對于標準硬鋁:ρ20=0.02864Ω?mm2/m;
α——導體電阻的溫度系數(1/℃);對于標準軟銅:=0.00393℃-1;對于標準硬鋁:=0.00403℃-1;
k1——單根導線加工過程引起金屬電阻率的增加所引入的系數。一般為1.02-1.07(線徑越小,系數越大);具體可見《電線電纜手冊》表3-2-2;
k2——用多根導線絞合而成的線芯,使單根導線長度增加所引入的系數。對于實心線芯,=1;對于固定敷設電纜緊壓多根導線絞合線芯結構,=1.02(200mm2以下)~1.03(240mm2以上)
k3——緊壓線芯因緊壓過程使導線發(fā)硬、電阻率增加所引入的系數(約1.01);
k4——因成纜絞合增長線芯長度所引入系數,對于多芯電纜及單芯分割導線結構,(約1.01);]
k5——因考慮導線允許公差所引入系數,對于緊壓結構,約1.01;對于非緊壓型, k5=[d/(d-e)]2(d為導體直徑,e為公差)。
20℃導體直流電阻詳見下表(點擊放大):
以上摘錄于《10(6)kV~500kV電纜技術標準》(Q∕GDW 371-2009 )。
2.2 導體的交流電阻
在交流電壓下,線芯電阻將由于集膚效應、鄰近效應而增大,這種情況下的電阻稱為有效電阻或交流電阻。
電纜線芯的有效電阻,國內一般均采用IEC-287推薦的公式 :
R=R′(1 YS YP)
R——蕞高工作溫度下交流有效電阻,Ω/m;
R′——蕞高工作溫度下直流電阻,Ω/m;
YS——集膚效應系數,YS=XS4/(192 0.8XS4),
XS4=(8πf/R′×10-7kS)2;
YP——鄰近效應系數,YP=XP4/(192 0.8XP4)(Dc/S)2{0.312(Dc/S)2 1.18/[XP4/(192 0.8XP4) 0.27]},XP4=(8πf/R′×10-7kP)2。
XS4——集膚效應中頻率與導體結構影響作用;
XP4——鄰近效應中導體相互間產生的交變磁場影響作用;
f——頻率;
Dc——線芯直徑,m;
S——線芯中心軸間距離,m;
ks——線芯結構常數,分割導體ks=0.435,其他導體ks=1.0;
. 電纜溝(隧道)附屬設施
3.1電纜溝蓋板制作
工藝標準
(1) 蓋板為鋼筋混凝土預制件,其尺寸應嚴格配合電纜溝尺寸。
(2) 表面應平整,四周宜設置預埋的護口件。
(3) 一定數量的蓋板上應設置供搬運、安裝用的拉環(huán)。
(4) 拉環(huán)宜能伸縮。
(5) 電纜溝蓋板間的縫隙應在5mm左右。
設計要點
(1)蓋板尺寸應根據電纜溝尺寸確定。
(2)溝沿鋪設蓋板的位置應設置護口件。
施工要點
(1)蓋板宜按照圖紙要求進行工廠化預制。
(2)預埋的護口件宜采用熱鍍鋅角鋼。
(3)混凝土和鋼筋應滿足相關的強度等級要求和布置要求。
(4)蓋板敷設后應保證時無響聲,表面無積水。
(5)電纜溝蓋板下應設置橡膠墊片。蓋板四周槽鋼一般涂兩層底漆,兩層黑色面漆。
監(jiān)理要點
(1)蓋板表面應平整,護口件應采用鍍鋅處理。
(2)電纜購蓋板應設置橡膠墊片。
(3)保證安裝后牢固、時無聲響,表面無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