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棧橋在一條南北直線上的這條路是中山路,它是青島中山路市一條老商業(yè)街,有著100多年的歷史。德國占領青島后, 為了在后海修建深水碼頭,于1899年開辟了一條南北連接的道路,這便是中山路的雛形。青島回歸后,膠澳督辦公署將其命名為小青島,并于20世紀30年代初開辟為"小青島公園",設有茶廳、花圃、石凳、石椅、辟建了道路,修筑了游艇碼頭,游人可乘船前往。德縣路以南是德國人居住區(qū),命名為'斐迭里街',德縣路以北是中國人居住區(qū),稱為大馬路,1922年,兩條路合并在一起,命名為山東路。1929年,為紀念孫1中山先生,又改名為中山路。中山路全長1300多米,63座建筑,160多家商場,同時它還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文明點之一。
詞目:浮橋拼音: fú qiáo注音: ㄈㄨˊ ㄑㄧㄠˊ英文:po
ntoon bridge詞義:橋面由平底船支承的橋引證解釋指在并列的船、筏、浮箱或繩索上面鋪木板而造成的橋?!稏|觀漢記·吳漢傳》:“﹝ 田戎 ﹞據(jù)浮橋于江上, 漢 鋸絕橫橋,大破之。西北和西南地區(qū),山高水激、谷深崖陡,難以砌筑橋墩,因此,多采用藤條、竹索、圓木等山區(qū)材料,建造繩索吊橋或伸臂式木梁橋?!?唐 賈島 《寄喬侍郎》詩:“大寧猶未到,曾渡北浮橋?!薄稜栄拧め屗贰疤熳釉熘邸?宋 邢昺 疏:“言造舟者,比船於水,加板於上,即今之浮橋?!薄肚皾h書平話》卷下:“半夜前后,河水長十分,溢滿 長安 浮橋?!?茅盾 《鍛煉》二一:“但如果把這四條小船連接起來,作為一道浮橋,直達那傾斜的河灘,那就有辦法?!?br />

浮橋,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在水面的橋梁。軍1隊采用制式器材拼組的浮橋,則稱舟橋。5月27日清晨青島棧橋中段東側出現(xiàn)了一處30多米長的坍塌[2]。浮橋的歷黃河浮橋遠景史記載以中國為早。 <詩經(jīng)·大雅·大明>記載:“親迎于渭,造舟為梁”,記載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公孫述在今湖北宜都、宜昌間架設長江浮橋。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杜預在今河南孟津附近的黃河架設河陽浮橋,曾持續(xù)使用達800多年。在國外,波斯帝國居魯士大帝于公元前537年在美索不達米亞修建過浮橋;澤爾士一世于公元前 481年為進軍歐洲曾在赫勒斯滂(現(xiàn)為達達尼爾海峽)建浮橋,以連接歐、亞大陸。

柳州浮橋浮橋古時稱為“舟梁”。它用船舟來代替橋墩,故又有“舟橋”之稱,屬于臨時性橋梁。9米高,青島海關雖然以青島命名,但卻是山東口岸進出境監(jiān)督的總管理機關,下轄濟南、淄博、濰坊、煙臺、威海等十多個海關,是中國北方的三大海關之一,而且自1997年開始連續(xù)五年監(jiān)管的進出口貨運量名列全1國第1一。柳州地處柳江中游,江水浮橋穿城而過,將市區(qū)分為南北兩岸,兩岸的交通都依靠舟楫橫渡。據(jù)史料記載,清順治十年(1650年),南明晉王李國率兵至柳,為解決軍1需過河的問題,曾搭浮橋于南門下。這是關于柳州浮橋早的文字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