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如今還有不少家長的潛意識里,仍然受君臣女子、尊卑有別的封建思想影響,認為和子女交朋友沒老沒少,不成體統(tǒng)。少年思維活躍,有許多話想向人傾訴。如果放下家長架子,和子女平等相處,彼此能推心置腹然后進行交談,子女就會將你現(xiàn)為知己,無話不談,少年的煩惱就可在交談中得到緩解、消除,也就不會離家出走。
家長雖然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孩子更希望找到與自己同齡的朋友。因為他們更愿意將自己的煩惱告訴給同齡朋友。所以,家長應(yīng)該鼓勵孩子交同齡朋友。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交朋友,生怕孩子受壞朋友的影響,敵視孩子的伙伴,不斷給孩子灌輸思想,人世間有多么險惡多么丑陋。這種做法無疑會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陰影,鎖住了孩子與同伴交流的渠道。這種做法只會給孩子造成壞的影響,導(dǎo)致孩子孤僻的性格。
“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其實每個孩子都渴望成功,只是方法不對,方向不明,孤立無援,才屢屢受挫。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賦,看到他們的長處,肯定他們的閃光點,不斷地引導(dǎo)、激勵他們,讓孩子能夠在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過程中,追求新的更高目標(biāo)。這樣,孩子對未來理想的追求,就會始終充滿信心和熱情,促使自己不斷上進。
讓學(xué)生正確理解家長、老師的意圖,明白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期望,運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見,遇事冷靜思考,不要義氣用事等。老師可以科學(xué)的運用教育學(xué)、心理學(xué)知識對學(xué)生進行這些方面的教育,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學(xué)會正確處理問題,從而預(yù)防、避免學(xué)生離家出走這類事件的發(fā)生。
焦躁障礙并不是一時的情緒波動,在焦躁的情緒背后常有一些歪曲的信念和價值觀在支撐著這些痛苦的情緒。在焦躁障礙的青少年中常見的歪曲信念有“糟糕的事情將要發(fā)生”、“別人會嘲笑自己做得不夠好”、“必須做到很好,否則就沒有意義”等等。
這些想法通常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如果不做療的話很少會自動消失,通常會越來越頑固,帶來越來越強烈的焦躁感受,導(dǎo)致情緒的極度痛苦或者回避(比如回避上學(xué)、回避社交)。
當(dāng)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地愛,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真心,即便孩子內(nèi)心存在一點點陰霾也會瞬間煙消云散。叛逆的孩子一定能夠逐漸改變自己的行為,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的個性不同,喜好不同,但相同的是父母的愛和尊重是相同的,當(dāng)父母使出這2個锏,即使再叛逆的孩子都能夠有所改變。家長要多多的觀察孩子,多體諒。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使用暴力和罵人的方式,要文明、理智、有修養(yǎng)的對待一件事情這個才是現(xiàn)代教育的理念。這樣才可以讓孩子走的更好,在青春這是一段人生的必經(jīng)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