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即使到現(xiàn)在,仍然有大量的硬派越野車采用這種分動箱。 在此類車型的分動箱擋把上,我們會看到2H、4H、N、和4L的切換擋位。當掛2H時,此類車型就是一臺后驅車,發(fā)動機的動力經過變速箱以后,通過一根傳動軸直接連接到后軸上。而分動箱的作用,就是在變速箱上,再引出一根輸出端,并通過靜音鏈條,將動力傳遞到前軸的輸出軸。
當然,這并不是直接連接的,否則就無法切換4驅和2驅了。事實上,它是通過兩組齒輪實現(xiàn)分離和連接的,它的結構和原理類似于變速箱的一軸和二軸。切換時,扳動分動箱的擋把,通過撥叉將動力與前傳動軸接通和斷開。與現(xiàn)在主流的帶同步器的變速箱不同,這個部位的切換是沒有同步器的,它需要轉速與輪速的完全匹配。這就是這種分動箱的基本原理。
我們騎山地自行車時所給我們的實際經驗就可以體會的到,當我們想快速起步時,我們可以把前輪換成小齒輪,后輪換成大齒輪,這時我們就可以輕易且快速地起步。隨著腳踏車速度的增加,我們會發(fā)現(xiàn)腳再怎么用力踩,速度還是增加有限。這時候,我們可以變換后輪的齒輪由大換成小,再把前輪換成較大的齒輪,這時踏板的感覺變重了,但是不必像之前踩的這么多圈,腳踏車的速度可以更快了……
同樣的道理,我們汽車在設計使用上時,并不是直接把引擎的輸出接到傳動軸上,而是接到變速箱上面,再由變速箱的輸出軸接到傳動軸上輸出。汽車在起步時,需要先克服靜摩擦力,然后再推動車身前進,這時是需要較大的扭力來幫忙的;于是低檔位(一檔)時,是類似腳踏車起步的“前面小齒輪,后面大齒輪”的設計,當車速越來越快時,我們不必需要這么大的扭力輸出,在高速檔時,變速箱將換成類似騎腳踏車時的“后面小齒輪,前面大齒輪”的設定。
分動箱有幾種:
市面上主流泵車,分動箱大概有三種,進口的斯寶分動箱,國產的三一分動箱、杰牌分動箱,這三種量大,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品牌,因為量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分動箱,里面的配件可以通用么?
現(xiàn)在市面上的分動箱,不論是進口的還是國產的,長相都差不了很多,但是雖然面相相似,實際上內部結構完全不同,配件不能通用,差別很大。就是同一個品牌的分動箱,因為速比不同,內部的齒輪也完全不同,主流的速比有0.659/0.767/0.825三種。
聯(lián)軸器由兩半部分組成,分別與主動軸和從動軸聯(lián)接。
1.定位螺絲固定:兩個定位螺絲間隙90o對所固定的軸進行鎖緊,傳統(tǒng)的固定方式,由于螺絲的前端與軸心接觸,可能會造成軸心的損傷或拆卸困難。
2.夾緊螺絲固定:利用內六角螺栓擰緊的力量,使狹縫收縮,而將軸心緊緊夾持住。這種方式固定及拆卸方便,而且不會造成軸心的損壞,是一種很常用的固定方式。
3.鍵槽型固定:適合高扭矩的傳動,為防止軸向滑動,通常與定位螺絲固定和夾緊螺絲固定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