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可以通過鋼軌重量區(qū)分,今日兩種軌道系統均采用相同重量鋼軌;只能通過車體類型、系統容量(載重和運量)區(qū)分;傳統的有軌電車不屬于輕軌的范圍,它的運量根本不能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于輕軌的標準(10萬人次每天,高峰1萬人次每小時),只能歸到公交車類;傳統的有軌電車雖然也可以增加編組,但是受到很大的限制,運量遠達不到輕軌的10000人每小時, 5000也達不到。這個運量即使是現代有軌電車也不容易達到。一般車輛的發(fā)車間隔在5分鐘左右,密集的也就2~3分鐘,有軌電車受混行的影響嚴重,所以提高峰輸送能力限度僅僅只是理論值,實際有軌電車的高峰輸送能力是很難過萬的。
輕軌與地鐵的區(qū)別不是地上、地下;是選用的車體,選A、B車體為地鐵;C車體為輕軌;輕軌與國鐵的區(qū)別,不是軌道重量,有時輕軌的軌重比正常國鐵重。
輕軌特點。上海軌道交通6號線4節(jié)編組C型輕軌列車
(1)列車運行使用自動化信號系統。
(2)列車運行使用軌道和車站。
(3)列車運行時速可達每小時200公里。
(4)列車編組為4節(jié)。
(5)輕軌線路單向每小時運量為1~3萬人(地鐵可達3~7萬人)
其特點是車體寬和編組大,A型車寬度為3米,上海軌道交通10號線采用的阿爾斯通Metroplis地鐵列車寬度達到3.2米; 6節(jié)編組A型地鐵列車較大載客量為2460人,上海軌道交通1、2號線的阿爾斯通和西門子8節(jié)編組A型地鐵列車較大載客量達到3280人。B型車和C型車的造價和技術含量要小于A型車。中國城市的發(fā)展,一些大中型城市已開通或正在建設地鐵和輕軌,普通民眾由于對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接觸較少,認識時間較晚,概念上有些誤區(qū)。

實際上“輕”指的是輕載重,而不是輕軸重和軌重,事實上跟軸重、軌重根本沒任何關系,很多人誤解的是輕軌指軌道的重量輕,實際上輕軌的軌重很多時候是超過國鐵的,根本不輕。從靈活性角度來考慮,地鐵是無法與輕軌比擬的,對能量消耗和維修來說,輕軌也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地鐵系統每公里線路一次性投資要比輕軌大得多,其程度取決于線路狀況(包括坡度、隧道斷面
等)和所選車輛的寬度。

